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早期乳腺癌BRCA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
OlympiA III期临床研究显示,利普卓®可将疾病复发风险降低42%,死亡风险降低32%
上海2025年1月3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与默沙东联合宣布其PARP抑制剂利普卓®(英文商品名:Lynparza,通用名:奥拉帕利)在华获批用于接受过新辅助或辅助化疗的携带有害或疑似有害胚系BRCA突变(gBRCAm)、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
本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是基于OlympiA III期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结果于2021年6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在中国,乳腺癌高居女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仅2022年一年确诊病例就超过35万例[1]。约72%的中国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确诊,约5-2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突变[2],[3]。
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OlympiA中国牵头研究者邵志敏教授表示:"在中国,携带BRCA突变的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今天很高兴看到奥拉帕利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gBRCA突变、HER2阴性的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患者,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奥拉帕利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早期乳腺癌针对gBRCA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此次获批有望改变乳腺癌高危患者的治疗格局。"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总经理关冬梅女士表示:"奥拉帕利的获批是中国乳腺癌患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国近三分之一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会经历疾病复发,而奥拉帕利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早期g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同时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我们期待该药物能够为这些患者提供急需的治疗新标准。"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表示:"阿斯利康始终坚持科学引领,不断致力于研发改变生命的药物。此次奥拉帕利的获批为我国gBRCA突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辅助治疗选择,有望改变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使更多癌症患者获益于该创新疗法。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的双向优势,通过临床研发管线布局强化PARP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以期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OlympiA试验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奥拉帕利在浸润性无病生存期 (iDFS) 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将浸润性乳腺癌复发、新发癌症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 42%(基于风险比 [HR] 为 0.58;99.5% 置信区间 [CI] 0.41-0.82;p<0.0001)[4]。
奥拉帕利在总生存期 (OS) 方面也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与安慰剂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32%(基于HR为0.68;98.5% CI 0.47-0.97;p=0.009)[5]。该试验中奥拉帕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先前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致[5]。
基于OlympiA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目前奥拉帕利已在美国、欧盟、日本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gBRCAm、HER2阴性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此外,基于OlympiAD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奥拉帕利还在美国、欧盟、日本和许多其他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此前已接受过化疗的gBRCAm、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欧盟,奥拉帕利这一适应症还包括患有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
关于早期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定义为局限于乳房的疾病,伴有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受累,且无远处转移[6]。在中国,目前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3.2%,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7]。尽管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进展,但高达30%的具有高风险临床和/或病理特征的患者在最初几年内会复发,并且胚系BRCA突变患者比未突变的患者诊断年龄更小[8],[9]。
乳腺癌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之一,疾病发展和进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10]。乳腺癌疾病发展过程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对该疾病的科学理解[11]。
关于OlympiA临床试验
OlympiA是一项 III 期、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比较奥拉帕利片剂与安慰剂作为辅助治疗对胚系BRCA突变高风险 HER2 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且这些患者都已完成根治性局部治疗和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无侵袭性疾病生存(iDFS),定义为从随机化到首次局部或远处复发或新发癌症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远处无病生存期(DDFS),后者被定义为从随机分组到首次记录的乳腺癌远处复发或无远处复发情况下死亡的时间[12]。
关于BRCA
BRCA1和BRCA2是可产生负责修复受损 DNA 蛋白质的人类基因,并在维持细胞遗传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当这些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或变异,导致其蛋白质产物无法产生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时,DNA损伤可能无法正确修复,细胞也会变得不稳定。因此,细胞更有可能发生其他基因改变,从而导致癌症,并对包括奥拉帕利在内的PARP抑制剂产生敏感性[13],[14],[15],[16]。
关于奥拉帕利
奥拉帕利是全球首创的PARP抑制剂,也是首个阻断同源重组修复(HRR)缺陷的细胞/肿瘤中DNA损伤修复通路 (DDR) 的靶向治疗,例如 BRCA1和/或BRCA2突变,或由其他药物(如新的激素药物)引起的缺陷。
用奥拉帕利抑制PARP导致与DNA单链断裂结合的PARP被捕获、复制叉停滞、崩溃以及DNA双链断裂和癌细胞死亡。奥拉帕利还可能通过增强免疫原性,进一步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
奥拉帕利目前已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可用于多个肿瘤类型,包括: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作为单药治疗或与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联合治疗分别用于BRCA突变(BRCAm)及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晚期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用于gBRCAm转移性胰腺癌;与阿比特龙(abiraterone)联合用于当化疗不适用于临床时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治疗(仅限欧盟);用于BRCAm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美国和日本);作为单药治疗用于HRR基因突变的mCRPC患者,且这些患者在接受过前期NHA治疗后病情进展(仅限欧盟和日本的BRCAm);以及与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联合使用,在度伐利尤单抗加化疗后作为错配修复功能正常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一线治疗(欧盟与日本)。在中国,奥拉帕利获批用于治疗携带胚系或体细胞BRCA突变(gBRCAm或sBRCAm)且既往治疗(包括一种新型内分泌药物)失败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用于携带胚系或体细胞BRCA突变(gBRCAm或sBRCAm)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用于治疗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以及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用于HRD阳性晚期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
奥拉帕利由阿斯利康和默沙东联合开发和商业化,全球已有超过14万名患者接受了该药物的治疗。两家公司正携手推进广泛的临床试验开发计划,评估奥拉帕利作为单药疗法或联合疗法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对多种PARP依赖性肿瘤的影响。奥拉帕利是阿斯利康在靶向癌细胞DNA损伤修复(DDR)机制的新药组合中的基础。
关于阿斯利康与默沙东在肿瘤领域的战略合作
2017年7月,阿斯利康与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项肿瘤领域战略合作,共同对全球首个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及潜力新药MEK抑制剂司美替尼就多个肿瘤适应症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推广。
双方将携手研发奥拉帕利和司美替尼与其他潜在新药的联合治疗以及单药治疗方案。同时,两家公司还将独立开发奥拉帕利和司美替尼与各自旗下的PD-L1及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
关于阿斯利康肿瘤领域的研究
阿斯利康正引领着肿瘤领域的一场革命,致力提供多元化的肿瘤治疗方案,以科学探索肿瘤领域的复杂性,发现、研发并向患者提供改变生命的药物。
阿斯利康专注于最具挑战性的肿瘤疾病,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阿斯利康已经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和管线,持续推动医疗实践变革,改变患者体验。
阿斯利康以期重新定义癌症治疗,并在未来攻克癌症。
关于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LSE/STO/Nasdaq: AZN)是一家科学至上的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及营销处方类药品,重点关注肿瘤、罕见病以及包括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呼吸及免疫在内的生物制药等领域。阿斯利康全球总部位于英国剑桥,业务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数百万患者。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strazeneca.com
声明:
本文涉及尚未在中国大陆获批的产品或者适应症,阿斯利康不推荐任何未被批准的药品使用。
*截至2024年12月25日获批为止,在中国大陆是唯一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ARC. Absolute numbers, Incidence, Females, in 2022. China. Available at: https://gco.iarc.fr/today/en/dataviz/pie?mode=cancer&group_populations=1&populations=160&sexes=2&cancers=20. Accessed October 2024. |
[2] Li M, et al.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10.72 million women. BMC Womens Health. 2024 Feb 7;24(1):97. |
[3] Lei H et al. Overview on population screening for carriers with germline BRCA mutation in China. Front Oncol. 2022 Nov 9;12:1002360. doi: 10.3389/fonc.2022.1002360. |
[4] Tutt ANJ, et al. Adjuvant Olaparib for Patients with BRCA1- or BRCA2-Mutated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1 Jun 24;384(25):2394-2405. doi: 10.1056/NEJMoa2105215. |
[5] Tutt, ANJ, et al. VP1-2022: Pre-specified event driven analysis of Overall Survival (OS) in the OlympiA phase III trial of adjuvant olaparib (OL) in germline BRCA1/2 mutation (gBRCAm) |
[6]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gov/publications/dictionaries/cancer-terms/def/early-stage-breast-cancer. Accessed October 2024. |
[7]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
[8] O'Shaughnessy J, et al. Prevalence of germline BRCA mutations in HER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global results from the real-world, observational BREAKOUT study. Breast Cancer Research. 2020;22(114). |
[9] Colleoni M, et al. Annual Hazard Rates of Recurrence for Breast Cancer During 24 Years of Follow-Up: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 Trials I to V. J Clin Oncol. 2016 Mar 20; 34(9):927–935. |
[10] Yersal O, Barutca S. Biological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World J Clin Oncol. 2014;5(3):412-424. |
[11] Rivenbark AG, et al. Molecular and Cellular Heterogeneity in Breast Cancer: Challenges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Am J Pathol. 2013;183:1113-1124. |
[12] ClinicalTrials.gov. Olaparib as Adjuvan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Germline BRCA Mutated High Risk HER2 Negative Primary Breast Cancer (OlympiA). Available at: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2032823. Accessed October 2024. |
[13] Roy R, et al. BRCA1 and BRCA2: different roles in a common pathway of genome protection. Nat Rev Cancer. 2016;12(1):68-78. |
[14] Wu J, et al. The role of BRCA1 in DNA damage response. Protein Cell 2010;1(2):117-123. |
[15] Gorodetska I, et al. BRCA Genes: The Role in Genome Stability, Cancer Stemness and Therapy Resistance. Journal of Cancer. 2019;10:2109-2127. |
[16] Li H, et al. PARP inhibitor resistanc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Molecular Cancer. 2020;19: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