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1年5月12日电 /美通社亚洲/ -- 三年前的今天,2008年5月12日,中国西南部四川省遭受里氏8.0级特大地震重创,地震造成8.8万人死亡,40万人受伤,500万人无家可归,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份数以千万计人们的生活也由此改变。
今天,灾区人民的生活已经普遍回复正常轨道。新生、重建和新希望取代了地震造成的死亡、破坏和绝望。“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谨向勇敢重建新生活的灾区人民、敬业务实的政府合作伙伴以及慷慨的捐赠方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正是有了这种勇气、执着和大爱,汶川地震灾区乃至全中国的妇女儿童、社区基层相较三年前具备了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保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女士(Gillian Mellsop)说。
三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紧密合作,在灾后紧急援助、恢复和重建阶段为数十万灾区儿童及其家人提供了援助,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的援助项目为灾后“重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援助呼吁并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援和赈灾工作,其抗震救灾行动在救援速度、动员范围和投入力量方面令人瞩目。
在紧急援助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同相关政府部门等合作伙伴,启用救灾应急机制,向灾区输送了药品、医疗设备、帐篷教室、基本教学物资、净水设备和个人卫生用品等紧急赈灾物资。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与政府合作伙伴一起向灾区儿童及其家人提供了社会心理援助,并为中国政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策略提供建议。在灾后重建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继续与灾区人民在一起,重点支持当地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的能力培养,改善为儿童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机制和质量。
在过去的三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受汶川地震影响的灾区儿童及其家人提供了总价值接近4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的物资、技术和项目援助。在“重建更美好”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政府合作伙伴在震后紧急援助与恢复重建中引入了一批新的理念和新项目,通过在灾区开展项目以及妇女儿童受益情况的前后对比,不仅使原有的一些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的妇女儿童权益问题得到了关注,更重要的是为灾区乃至全国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大量以事实为依据的经验参考,从而不仅让灾区妇女儿童受益,也能在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惠及中国的妇女儿童。
与震前相比,灾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者、教师和校长、水、环境和个人卫生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大为提高。在婴幼儿营养、个人卫生和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变得更为科学合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援建的供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儿童友好家园”的社会心理援助促进了社区的融合和参与。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倡导下,新开发的国家防灾、减灾、备灾、应灾规划和政策中考虑到了妇女和儿童的特殊需求。
过去三年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再次证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具备及时有效地应对紧急状况的、提供服务的能力。面对未来的可能发生的灾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一如既往为处境最为困难的妇女儿童提供支持和保护,与政府合作伙伴携手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的权利和福祉。
关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帮助儿童在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时期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世界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最多的机构,为儿童提供卫生保健和营养、良好的供水和环境卫生设施,保障所有男孩和女孩都能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并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剥削和艾滋病的伤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47年至1951年间即解放前后曾向中国提供援助,援助内容包括:紧急救援、食品营养以及提供卫生保健培训等。197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开始与中国政府合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所有资金均来自政府、企业、基金会和个人的自愿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