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沪港专家外滩峰会共论:复杂环境之下,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如何解题

2023-09-27 20:00 3467

北京2023年9月27日 /美通社/ -- 2023年9月22-24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外滩金融峰会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全球宏观环境深刻变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之下,我国如何实现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

就上述问题,在22日举行的峰会全体大会"创新开放与互联互通:推动更高水平发展"上,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渣打银行亚洲区行政总裁洪丕正,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任春生,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先后分享观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中国执行董事何建雄主持会议。

加强制度创新
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金融高水平开放

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制度创新,是本场嘉宾共同强调的一点。

屠光绍表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意味着比以前的开放力度要更大、开放层次要更高、开放渠道要更多。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提升开放水平,对标国际开放的最佳实践。一方面要从过去管道式开放转向全面开放,另一方面要从传统要素开放到新要素开放。这要求我们在传统领域与国际成熟的规则体系对标,同时重视在新领域,例如ESG、数据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国际互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在他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我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要全面提升建设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也应由此着眼。

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外滩圆桌“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意义、目标与挑战”现场
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外滩圆桌“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意义、目标与挑战”现场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从制度层面看,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突破瓶颈,需要转变过去"管道式开放+资本项下局部管制"的思路,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所突破,同时针对一些重要产品加强制度标准改革。"具体的产品、场景怎么设计,市场会给出答案,但关键一定是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创新。"

刘元春建议:一是可以发挥临港新片区的先行先试作用,推动跨境投资由"管道式开放"和"跨境资金池"模式向"平台式开放"转变,加快构建以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二是进一步加大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例如财政部可尝试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上发行国债,再如在股票市场开辟一个国际版等。

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外滩圆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提升”现场
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外滩圆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提升”现场

此外,针对科技金融监管活性不足、绿色金融国际化水平和区域影响力存在短板等方面,刘元春认为应在监管方面下功夫,同时在绿色金融方面要将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张晓蕾补充提到,绿色金融中,绝大部分实际是需要转型的绿色金融,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应当是转型金融,成为全球的绿色可持续及转型金融的创新中心。她建议上海与国家监管部门共同加快推出转型金融监管框架 ,抢抓先发优势,助力国内国际标准融合,鼓励企业设立可量化的减排目标,支持针对特定行业的转型金融创新,提供配套激励机制。

任春生认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建设同样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相互信任度的问题,同时通过良好的法律仲裁环境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吸引力。要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我国制度创新优势,建设境内外保险市场对接枢纽和再保险对外开放的循环中心。

他表示,上海保交所作为服务型、管理型的平台运营方,原则是充分尊重市场运行惯例,不直接介入交易、不干扰价格形成,"简单来说就是自发有序的市场,不会是行政干预"。下一步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一是加速"促活"场内交易。二是便利中央清算和资金跨境。三是基于信息聚合开发增值服务。四是创新组织承保机制。五是代表国内保险业参与国际对话。

提升数据跨境流动能力和水平
上海应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我国在进入新的更高水平开放阶段之际,同时也面临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如何将数据这一重要的新要素与更高水平开放相结合,提升数据跨境流动能力和水平,既是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也是经济金融活动的具体内容。

"数据以及数据的跨境流动对金融非常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屠光绍表示,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与金融高水平开放互动。一是需要战略引领,在整体上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体系功能深化的大机遇;二是需要抢抓机遇,抢占国际金融科创新一轮竞争合作大赛道;三是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搭建国际数据跨境制度建设和治理、金融科技合作互动的大平台。

他就此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加快对重要金融数据的定义和分类;第二,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研究新科技采集到的另类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问题;第三,要加大主管部门的协同力度,对数据跨境流动要做好安全评估;第四,要深化重点地区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上海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数据跨境流动有较大需求,同时上海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不断形成新优势,上海临港新片区也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都为上海在扩大和深化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而在数据跨境流动和金融高水平开放相互促进中应该做得更好,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屠光绍表示。

王云峰提到,数据跨境流通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立足上海发展业务时的一大痛点。他提出六点具体建议:(1)颁布明确的金融行业重要数据目录;(2)为实现穿透性监管、并表监管的目的,而向外资金融机构母行的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应该是被允许的;(3)设置白名单制度,对低风险场景豁免"一事一评估"的数据出境评估;(4)对外资金融机构集团内跨境外包生产的数据出境场景,除非涉及重要数据,豁免"一事一评估"的数据出境评估;(5)免除内地向香港的数据出境限制;(6)给予国际金融机构希望统一全球化运营系统管理模式的诉求更多考虑。

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
加强互联互通

香港在助推内地金融市场对外高水平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和积极的角色。如何更好发挥香港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加强沪港合力,是本场嘉宾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问题。

梁凤仪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应该更加积极扩大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这不单是为了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为了推动内地金融市场更高水平的对外改革开放。"

梁凤仪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推动两地资本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流动。"现在外资持有3万亿人民币的债券,他们也希望盘活这些资产。怎么改善这些资产的流动性?我们也跟内地监管机构在研究。"第二,丰富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跨境投资产品。第三,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例如在大湾区试点的"理财通"有非常好的概念,但是在制度上仍有一些制约,两地都有自己的牌照条例,跨境销售和购买方面的规则都需要有一些创新。如何突破阻碍、真正实现进一步开放,是下一步两地监管机构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史美伦也在本届外滩峰会上表示:"结合国家所需与香港所长,我们认为,香港未来有条件继续担当中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在新的条件下积极支持国家的绿色转型,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积极服务国家参与区域化、全球化合作的大战略,发挥好超级联系人的独特作用。"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是天然互补的。"洪丕正表示,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金融方面也正面临三大新趋势: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供应链重整将使区域性贸易和资金流往来大幅增加,人民币作为交易结算和投资货币的需求将在多元化需求下逐步提高。基于这些前提,我国稳步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首先就需要更大程度发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作用,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量。

他认为,作为新的替代货币,人民币必须跟全球最大的贸易流量挂钩,而当前人民币在国际的使用量还不够普遍。提升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可兑换性,可对冲性,增加离岸人民币产品等,都非常重要。类似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可以开得更深、更阔,这样一方面确保人民币流通量,另一方面持续建设强大的人民币生态系统,促进人民币的更广泛使用。

史美伦也提到,围绕不同的国际协议,中国可以依托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优势,促进在岸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境外信贷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金融产品投资,以及大宗商品定价、电子商务计价结算等领域的使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合作,强化人民币在相关国家和区域金融体系的广泛应用。顺应这一战略趋势,香港交易所当前也在大力培育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圈,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新的动力。

消息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众号“全球TMT”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