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第五届进博会 | GSK携手多方合力超越,共建慢阻肺防治体系

GSK中国
2022-11-07 20:40 4933

上海2022年11月7日 /美通社/ -- 葛兰素史克(GSK)于第五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合力超越,畅享呼吸”,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女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朱惠莉教授出席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展开热烈讨论。活动总结了“幸福呼吸”项目五年来在推动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取得的巨大成果,展示了中国医学界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与探索中国慢阻肺防治的可靠医学循证,强调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与不规范用药的危害、分享了全国各层级医疗机构推广早诊早治的丰富经验并借此契机启动了2022年GSK慢阻肺月疾病宣传活动,凝聚多方智慧和贡献,共同支持中国慢阻肺防治体系建设,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

“2022GSK慢阻肺疾病宣传月”启动仪式
“2022GSK慢阻肺疾病宣传月”启动仪式

“幸福呼吸”项目助力“防诊控治康”工作

慢阻肺是一种高发于秋冬季和老年群体的常见慢性气道疾病,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症状,早期症状隐匿且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常被忽视或与普通感冒相混。最新研究表明,40岁以上的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的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27%以上[1],较2007年流调结果增加了67%[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不断升高的慢阻肺患病率与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对比愈加鲜明,漏诊率高达70%[1],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显示,64%的公众对慢阻肺“完全不知道”[3],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1]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女士表示,“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重要指标,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路径。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作为国家一级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健康教育行业发展搭建友好平台与环境。五年前,‘幸福呼吸’项目正式启动,与中国健康事业共繁荣。五年后,我们欢聚于第五届进博会,展示这些年来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条路上的丰硕成果。截至2021年底,项目累计帮助超过151万基层百姓进行了慢阻肺问卷调查,为超过37万慢阻肺高危人群提供了肺功能检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携手GSK开展的“幸福呼吸”项目意义重大,后续也会有更多的创新和优化,助力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落地实施。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指出,“按照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我们国家有接近一亿的慢阻肺患者,实际上真实数据可能更高,每5人里便有1人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慢阻肺所致的疾病负担严重,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量齐观、亟需重视的重大慢性疾病。作为首诊发生地,基层也是慢阻肺管理的主战场,在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定期随访、长期治疗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2017年以来,GSK支持的“幸福呼吸”项目全力促进慢阻肺分级诊疗在试点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的全面覆盖,将已经明确诊断慢阻肺的患者及筛查出的新的慢阻肺患者,录入在慢阻肺的长期管理系统中并通过这一系统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杨汀教授补充,“‘幸福呼吸’项目、国债项目、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三大国家级项目相互呼应,形成合力,为“防诊控治康”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走出“中国特色”慢阻肺防治之路

近年来,呼吸慢病已经获得国家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慢性呼吸疾病防治政策,其中慢阻为代表已成为重点防治的疾病。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了15项重大行动,其中有8项行动涉及呼吸疾病防治,慢阻肺占据较大篇幅,要求到2030年慢阻肺知晓率超过30%。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再次强调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治能力、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强调,“健康中国行动对控烟、提高慢阻肺知晓率和筛查率、呼吸康复、环境污染改善等慢阻肺相关事项提出了明确指引。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慢阻肺人群特征存在多样性,除公认的高危因素吸烟以外,我们在广东偏远的韶关地区做研究显示,女性吸烟率仅0.6%,该地区慢阻肺高发病率来自于农村烧柴草导致的室内污染,通过改善农村厨房通风、改烧燃气能减少慢阻肺发病率。”除了危险因素以外,我国慢阻肺患者疾病病程也与国外大不相同,在社区基层有大量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早期慢阻肺患者,针对这类人群,早筛查早诊断、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是最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早期诊断慢阻肺必做的项目。一方面我们呼吁有吸烟史或生物燃料暴露史,或有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者的高位人群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排查慢阻肺。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推广肺功能仪的普及并且开展对有仪器的基层医疗异构的人员培训,以免错失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的良机。”

长期规范治疗乃避免急性加重核心

慢阻肺急性加重以及并发其他器官损伤是加速疾病进展,最终走向死亡的“元凶”。仅一次急性加重的危害就可能导致肺功能加速恶化、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以及各类合并症和死亡风险的增加,再次急性加重会促使患者健康状况恶化,这类慢阻肺患者 5 年生存率不足 50%[4]。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患者每年平均急性加重3次[5],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严重威胁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表示,“慢阻肺尚不能根治,每次加重都是对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我们经常鼓励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急性加重的信号、储备轻型急性加重应对知识,防患于未然。在此背景下,由国际权威专家Paul Jones教授领衔中国专家基于中国患者特征所开发的急性加重风险识工具CERT卡片应运而生,可以通过简单无问视觉化快速识别患者是否出现急性加重,从而推动慢阻肺的早诊早治、降低急性威胁。”预防急性加重更需从稳定期长期规范管理入手,患者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应建立起长期规范化治疗的观念,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坚持用药,真正减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慢阻肺患者的不规范用药是作为医生最头疼的事情,一种是该用药物的时候停用,一种是错误操作不会用,都会导致病情反反复复、肺功能下降,合并症频繁出现,直到急性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每次开药时候我们都会反复强调这两点,确保患者已经达成共识。”

慢阻肺早期干预对疾病愈后呈积极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朱惠莉教授表示“慢阻肺虽然尚不可治愈,但是可防可治的。生活中不乏轻型慢阻肺患者,一般已经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甚至还有轻度的呼吸不畅,但肺功能还是正常的。如果不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干预的话,他们可能就会慢慢发展成慢阻肺,继续发展下去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跟橡皮筋似的,一旦松掉再也不会完全恢复弹性。吸烟被公认为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中国“烟民”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和错误认识,因为他们没见过重症慢阻肺患者、不清楚疾病的后果。”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多年来朱惠莉教授和同仁们坚持在“世界慢阻肺日”这样的疾病日开展义诊,帮助提高慢阻肺在广大人群中的认知度,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普及至轻型慢阻肺患者,推广慢阻肺的预防和控制。“慢阻肺不是一个突然发生的疾病,所有人都应加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做好自我管理,让悲剧不再重演。”朱惠莉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

作为全球呼吸领域领先企业,GSK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行动以及“十四五”规划,携手全社会包括政府、学界、机构等多方力量,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努力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度,此次活动举办的2022慢阻肺疾病宣传月启动仪式便是践行呼吸健康承诺的又一有力举措。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为进一步加强公众对于疾病的理解,GSK 将于秋冬慢阻肺高发季在全国近50个城市联合区域医联体医疗机构进行100多场科普讲座和义诊,计划覆盖10,000人,旨在帮助全国不同区域公众更好了解慢阻肺的危害、尽早识别急性加重、提升疾病管理能力,构建“畅享呼吸”美好未来。

[1] 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8;391(10131):1706-1717. doi:10.1016/S0140-6736(18)30841-9

[2] Zhong N, Wang C, Yao W,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Dec 1;176(11):1169].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176(8):753-760. doi:10.1164/rccm.200612-1749OC

[3] 王辰.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7.

[4] Suissa S, et al. Thorax. 2012 Nov;67(11):957-63.

[5] Lim S, et al. Asia Pacific Family Medicine. 2015, 14(4): 1-11.

 

消息来源:GSK中国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