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舒畅呼吸行动"呼吸与共-2022全民慢性呼吸疾病健康行动计划起航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2022-09-24 17:29 5307

-- 警惕藏在身边的"人类第三大杀手" 全方位助力推进慢阻肺病防治工作

北京2022年9月24日 /美通社/ -- 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共同携手举办的呼吸与共 全民健康-2022年度全民慢性呼吸疾病健康行动计划暨"舒畅呼吸行动"启动会正式拉开序幕。该项目旨在凝聚公益基金会、权威专家、爱心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提升慢阻肺病公众认知、重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危害、倡导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与全病程管理,呼吁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公卫体系,共同推进健康中国2030目标行稳致远。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教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周庆年和医生代表及多家权威媒体共同出席了此次云端启动会。


本次大会主席陈荣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慢阻肺病作为呼吸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疾病防控中存在公众知晓率低、筛查诊断率等情况。因此,慢阻肺病防控需要国家政策、医疗机构、广大公众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慢阻肺病宣传和教育,提升慢阻肺病公众认知和重视度,不断完善呼吸慢病管理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肺部健康杀手"慢阻肺病 在中国亟待提高大众认知度

慢阻肺病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咳嗽、咳痰、气喘是主要症状,其中以活动后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作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防治疾病,慢阻肺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防控形势极为严峻。目前,国内约有接近一亿慢阻肺病患者[1],是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每年因为慢阻肺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分钟   死亡2.5人,死亡率及疾病负担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

以慢阻肺病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已严重影响大众健康水平质量,也给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但我国慢阻肺病的防控及诊疗现状却不容乐观,并未获得与其严重性相匹配的大众认知度和诊疗条件,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了慢阻肺病,仅有10%左右的患者被正确地诊断。目前,我国的慢阻肺病诊疗现状主要存在疾病本身起病隐匿已被低估,诊疗现状方面诊断率低、治疗不规范,疾病认知方面知晓度低、依从性差等,而公众缺乏认知延误诊疗时机及重视度不够是诊疗不足的基本原因,高达97.4%的患者不知晓慢阻肺病,高达4/5的慢阻肺病患者未遵循规范化治疗。除此之外,提升诊疗能力尤其是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慢阻肺病重视度及问诊和规范治疗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在致辞中指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达13.7%,然而社会、民众及医学界对于慢阻肺病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对于慢阻肺病的严重性、症状及其规范治疗认知严重不足,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希望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之下,提升公众对于慢阻肺病的知晓率和重视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病的诊疗水平。同时,他在访谈中特别提出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控制、治疗与康复的"六位一体"呼吸健康照护理念,并强调"促防诊控治康"是慢阻肺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

慢阻肺病"舒畅呼吸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周庆年在致辞中说道,"此次 ‘舒畅呼吸行动'旨在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以达成强化公众对于慢阻肺病严重性的认知,有效推动我国慢阻肺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帮助更多患者获益的终极目标。"

重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与合并症风险的危害,推进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和全病程管理

对于慢阻肺病患者而言,急性加重是加速疾病进展,最终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我国慢阻肺患者中存在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占81.6%,22%的慢阻肺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一年内死亡,只有50%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3.6年内存活。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通过直接推动慢阻肺病进展至呼吸衰竭和间接推动合并症风险两种方式推动疾病进展致死亡。常见合并症包括卒中、肺癌、心血管疾病等。但由于大众对慢阻肺病认知度较低,相较于其它致死疾病,对慢阻肺病的致死性关注度低,除了易忽略慢阻肺病本身的致死性结局,也忽略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三大致死疾病背后的推手。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慢阻肺病起病隐匿,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等情况,因此,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需注重肺功能筛查,做好"早诊早治"。特别要强调的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推动疾病进展至死亡的关键,需要关注慢阻肺病治疗及相关合并症中慢阻肺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关注急性加重的识别和规范治疗。因此,提升慢阻肺病基层诊疗水平、推动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公卫体系迫在眉睫。"

一项来自瑞典关于慢阻肺与脑卒中关联性的研究显示,在十年随访过程中,在被调查的年龄在40岁到84岁且既往无卒中的慢阻肺病患者中,卒中事件发生概率约占16.82%[3]。该项研究还发现,由于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的肺功能受损可增加卒中风险[4]。此外,也有相关研究证实,慢阻肺病是肺癌致死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肺癌患者合并慢阻肺的共病概率最高可达到39.8%[5]

慢阻肺急性加重造成的损害也并不止于肺和脑,其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急性加重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随之增高[6]。据研究数据调查显示,慢阻肺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非慢阻肺病患者高出2x倍[7],5天内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增加1倍,10天内中风的发生风险增加40%[8]

基于慢阻肺急性加重对患者的致死风险,促进慢阻肺病的规范化诊疗和全病程管理十分必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谈到,在多方的努力下,作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慢阻肺病已经列入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希望以此次"舒畅呼吸行动"为抓手,更好地从"六位一体"角度照护患者,让更多患者获益。

提升慢阻肺病基层整体防治水平 推动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公卫体系

目前在我国与慢阻肺病所表现出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极不相称的是,我国慢阻肺病防治面临着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的现实挑战。其中,基层卫生体系暴露的问题则更加突出。中国慢阻肺病患者高达1亿人,且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随访管理、康复治疗,随之产生的检查和治疗费用,给患者、社会以及国家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医疗卫生资源消耗。因此,如果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首诊、长期管理,同时在病情需要的时候和上级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疑难疾病指导以及出院以后的社区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推动慢阻肺病患者规范化的健康管理结果得到改善,以切实满足基层百姓的医疗需求。还可通过基层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来有效缓解慢阻肺病为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所带来了压力。

当前,业内专家在推动慢阻肺病加入国家基本公卫体系方面已经做出了持续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疾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慢阻肺的首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是建立慢阻肺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战场。陈荣昌教授在发言中谈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老百姓的健康管理紧密相关,大多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一般都在基层医疗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应尽快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公众疾病知晓率,提倡"早诊早治",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切实改善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同时,亟需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督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迅速普及肺功能检查,同时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慢阻肺病防诊治水平的提升,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会上,基金会副理事长周庆年提出,"我们将持续积极参与到慢阻肺病诊疗相关的患者关爱公益项目中来携手各方共同提升大众疾病认知、全方位助力患者关爱活动的持续推进。基金会将始终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的号召,为提升患者获益不断努力"。

作为该项目的企业支持方之一,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负责人林骁表示,阿斯利康将持续不断将呼吸领域全球创新药品带到中国,与国内专家、 医生、同道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呼吸慢病诊疗管理方法,协同助力医学成果转化,在呼吸治疗领域为患者打造诊疗一体化的全病程解决方案,推动呼吸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造福广大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未来, "舒畅呼吸行动"还将开展包括提升疾病认知的名医科普、患者故事公益片、名医访谈等多样化的活动。基金会携手有关各方共同发力提升慢阻肺病的大众认知度和关注度,推进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与全病程管理、提升慢阻肺病基层诊疗水平,最终实现推动慢阻肺病加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的行动目标,勠力同心,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行动目标。

[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2019,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2] 两会代表呼吁: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卫项目,20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49239348715615&wfr=spider&for=pc,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3] Sōderholm M,et al.Eur J Epidemiol. 2016 Feb;31(2):159-68
[4] GuIsvik AK, et al.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2 Nov;66(11)1030-6.
[5] Mouronte-Roibás C, et al. Cancer Lett. 2016 Nov 28;382(2):240-244.
[6] Donaldson GC et al.Chest 2010;137:1091-1097.
[7] Chen W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5;3:631-639;
[8] Donaldson GC et al.Chest 2010;137:1091-1097.

 

消息来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