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中大医学院以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瘜肉复发 灵敏度逾九成

2021-07-28 16:05 4758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首创透过检测粪便的细菌基因(M3)侦测大肠癌。研究团队透过分析逾1,100名癌症患者的宏基因大数据,成功研发这项非入侵性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可达94%,媲美大肠镜检查。

香港2021年7月28日 /美通社/ -- 大便隐血测试(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是常用的大肠癌筛查工具,但在侦测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只有约50%,更不能够侦测大肠瘜肉。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首创透过检测粪便的细菌基因(M3)侦测大肠癌。研究团队透过分析逾1,100名癌症患者的宏基因大数据,成功研发这项非入侵性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可达94%,媲美大肠镜检查。有关检测技术更扩展至侦测瘜肉复发,灵敏度亦超过90%,是首个可准确检测瘜肉复发的非入侵性测试。M3技术不但可精准找出大肠癌及大肠瘜肉患者,让他们及早接受大肠镜治疗;同时亦减少“非必要”的入侵性检查(如大肠镜)所产生的潜在风险,减低医疗系统的负荷。有关利用M3基因检测大肠癌的研究结果,已于国际医学期刊《Gut》发表。

中大医学院公布崭新技术,以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瘜肉复发,灵敏度逾九成。
中大医学院公布崭新技术,以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瘜肉复发,灵敏度逾九成。

 

及早发现大肠癌或大肠瘜肉 可大大提升存活率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本港2010至2017年间的大肠癌患者中,第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96%,相对第四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不足10%。数字反映及早确诊及接受治疗,能大大提升大肠癌病人的存活率。事实上,大部份大肠癌都是由瘜肉演变而成,若能在瘜肉生长阶段及早将之切除,更可防止演变成癌症。

现有大肠癌检查方法存在两大缺点

目前大肠癌的检查方法有两大缺点:第一、大便隐血测试并不能准确侦测早期大肠癌——其灵敏度只有约50%,并有严重假阴性的漏洞;第二、大肠瘜肉患者有复发风险,但由于没有方法预测瘜肉复发,因此患者需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不单令患者“闻镜色变”,亦令大肠镜检查工作百上加斤,医疗系统不胜负荷。

粪便细菌基因检测  更有效预防大肠癌

中大医学院科研团队利用了宏基因大数据,识别出一组共四种特定细菌基因(名为M3),能有效作出非入侵性的大肠癌检测。团队分析逾1,100名研究参加者的粪便样本,当中包括大肠癌或大肠瘜肉患者。结果显示,相关细菌基因(M3)识别大肠癌患者的灵敏度高达94%,可以媲美大肠镜;而同属非入侵性筛查工具的“大便隐血测试”,在侦测早期大肠癌和大肠瘜肉分别只有约50%和不足10%的灵敏度。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技术扩展至侦测大肠瘜肉复发。他们跟进了200多名曾在5年内切除大肠瘜肉的人士,发现有瘜肉复发的患者的粪便样本相关细菌基因(M3)水平较没有复发的患者高。结果证实,利用M3侦测大肠瘜肉复发的灵敏度超过90%,解决了现时“大便隐血测试”未能有效侦测瘜肉复发的局限,能更精准找出需接受大肠镜检查的高危患者,减少“非必要”的入侵性检查(如大肠镜)所产生的潜在风险。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于君教授强调:“M3检测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是中大医学院超过10年的科研成果。我们自2009年起致力找出能准确侦测大肠癌的粪便细菌基因,相关研究已于多份国际期刊刊出,研究对象数以千计。现在,我们终成功开发非入侵性的M3检测技术,能及早揪出早期大肠癌患者,堵塞大便隐血测试严重假阴性的漏洞。”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副教授梁巧仪教授补充:“团队最新的研究更显示,M3检测技术能有效预测大肠瘜肉复发,有望减少非必要的大肠镜检查。”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指出:“我们利用独有兼涉及数千名研究对象的亚洲人宏基因大数据,发现一系列与大肠癌息息相关的细菌基因。使用者只需要在家中采集少量粪便样本,便可进行M3检测,无需到诊所或医院进行验血或大肠镜检查。M3检测不单可以准确侦测早期大肠癌,还可侦测到大肠瘜肉,包括完全没有症状的小瘜肉,对预防大肠癌尤其重要,更有望可于全球应用。”

对于是次研究成功将科研结果转化为可作临床应用的筛查工具,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教授表示:“全球约有28亿人合资格接受大肠镜检查,反映M3检测的需求殷切。从整体社会层面来看, M3检测可以让医疗资源更能够用得其所。总括来说,是次研究结果对患者本人以至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分配,都有重大意义。”

消息来源: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