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6月22日 /美通社/ -- 2020年6月20日,2020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GBM高峰论坛暨爱普盾®上市会顺利举行,全球首款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正式在中国内地上市,用于与替莫唑胺联用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治疗,以及作为单一疗法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会上同步启动了全国首个胶质瘤患者关爱平台 -- “首护”,旨在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全方位关怀和帮助。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发起人和创建者、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介绍:“在中国,每年有超过45,000例的患者被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对患者整体生存期的提升效果有限,长期以来缺少创新的治疗手段。作为15年来首个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胶质母细胞瘤创新疗法,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这种国际前沿的全新肿瘤治疗方案,不仅为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为患者延长生命,也为国内脑胶质瘤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抗癌新疗法:肿瘤电场治疗带来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新希望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且具有侵袭性的成人脑肿瘤,是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作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的疾病进展非常迅速,且极易复发,患者复发率高达100%[1] ,五年生存率低于5%,被认为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
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是一种便携的、无创的全新肿瘤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低强度、中频交流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增长并使受电场影响的癌细胞死亡。
先前,多项国际循证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在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的治疗优势。国际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EF-14证实,在新诊断的GBM患者中,相比单独使用替莫唑胺治疗,接受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提高超过两倍,由5%提升至13%,中位总生存期由16个月延长至20.9个月[2]。
国际上,2018年NCCN指南已将“常规放疗+同步和辅助TMZ化疗+电场治疗”作为胶质母细胞瘤1类推荐。国家卫健委首部《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也特别推荐肿瘤电场治疗用于新发胶质母细胞瘤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表示:“不同于以往的手术、药物和放疗等传统疗法,除了在疗效方面的明显优势,肿瘤电场治疗使用更加便捷无创,且安全可控,有助于患者回归日常生活。另外临床数据也显示,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每日坚持佩戴使用超过22小时,其五年生存率可由5%提升至29.3%[3]。近年来,其他肿瘤治疗中大热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纷纷折戟胶质母细胞瘤,只有肿瘤电场治疗经国际大宗临床试验证实了对GBM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国内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从中获益,帮助进一步提升中国脑胶质瘤整体治疗水平。”
一路“首”护:多方助力脑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
为了给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权威、更实用的疾病科普和康复知识,全国首个针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综合性患者关爱公益项目 -- “首护”正式启动。项目由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携手全国脑胶质瘤领域权威医院、专家发起,旨在通过线下定期举办院内课堂,线上提供多种形式的专家疾病科普、医患互动等答疑解惑,帮助脑胶质瘤患者获取专业的治疗与康复指导,辅助患者规范化治疗并提升生活质量。
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博士表示:“再鼎医药致力于为有需要的患者持续带来创新的肿瘤治疗方案,得益于国家对创新医疗器械的关注和支持,爱普盾®在今年5月获批上市,我们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让这一创新疗法惠及患者,为迫切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是‘健康中国2030’新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十三五”健康中国规划的收官之年,未来,再鼎将积极与多方通力合作,帮助更多可能受益的GBM患者通过创新治疗爱普盾®延长生命,迎来新的生存希望,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目前,肿瘤电场治疗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治疗了超过15,000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另外,多个关于肿瘤电场治疗的全球III期关键性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以评估其用于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的疗效,针对肝癌和胃癌的II期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1] Patel MA et al. Cancers. 2014;6(4):1953-1985. |
[2] Stupp, R., Taillibert, S., Kanner, A., Read, W., Steinberg, D. M.,Lhermitte, B., … Ram, Z. (2017). Effect of Tumor-Treating Fields PlusMaintenance Temozolomide vs Maintenance Temozolomide Alone on Survival in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JAMA, 318(23), 2306. |
[3] Stupp R, et al. JAMA. 2015;314(23):2535-2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