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爱尔眼科医院浙江省区总院长李毓敏:让每一位患者都能留在光明世界

2020-06-12 17:35 9922
近期,李毓敏院长顺利完成一台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青光眼房角分离手术,这也是杭州爱尔眼科医院开业典礼后的第一例“飞秒”白内障手术案例。当接受媒体采访时,李院长也表示,不将自己置于舒适区,永远保持接受挑战的年轻态,是她不变的风格。

杭州2020年6月12日 /美通社/ -- “把每一台手术都当精品做,将每位患者都当朋友对待”。熟悉眼科界“硬核大姐大”爱尔眼科浙江省区总院长李毓敏主任医师(以下简称李院长)的人都知道,从医38年来,严谨认真的态度一直贯穿于她求学工作的整个经历,融化在每一项管理制度和教学、科研实践,体现在所做的每一台手术中。

爱尔眼科医院浙江省区总院长李毓敏
爱尔眼科医院浙江省区总院长李毓敏

如今,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 -- 爱尔眼科医院浙江省区总院长。“工作是美好的,永远要保持激情”。近期,李毓敏院长顺利完成了一台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青光眼房角分离手术,这也是杭州爱尔眼科医院开业典礼后的第一例“飞秒”白内障手术案例。当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毓敏院长也表示,不将自己置于舒适区,永远保持接受挑战的年轻态,依旧是她不变的风格。

“逼”出来的博士
偏往虎山行

李院长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1982年,她以优异成绩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分配到浙医一院眼科工作。

还在校园时代时,她就对“精细活”特别感兴趣,为了一件精美的刺绣品,她能在展示柜台前盯上半天。胆大心细,沉得下心,动手能力强,这些个人特质在冥冥之中牵引着她与眼科事业“结缘”。李院长回忆,毕业那会儿,本以为会在“内外妇儿”等大科室中选择,但没想到,却被眼科主任给挑走了。“现在想来,也许是上天眷顾,让我有幸见证国内眼科行业飞速发展时代。”

回头看,李院长也感慨颇多,那时候眼科在医院亚专科里地位不高,医疗设备也过于“传统”。 但让她感恩是,进入浙一眼科这个优秀的团队,很多前辈在学术上给予她指导和提携,让她如蛟龙入海,专注于临床医疗。“那时候,没有捷径可以走,只能靠一步一脚印。”李院长清楚地记得,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台手术是为一名患者摘除眼球,拿起手术刀的刹那,她紧张而兴奋。手术非常顺利,她抓住了难得机会,增强了面对挑战的信心。“做手术需要一些天赋和悟性,需要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实践,要‘稳准狠’。”就是这一点一滴积累,让她在之后的事业发展中如鱼得水。

2000年的一天,时任浙医一院院长、国内著名眼底病权威专家王竞教授对她下了“最后通牒”:“你如果不报考博士,我就不再招其他博士生了!”思虑再三,年近40的李院长和许多年轻人一起,跨进了考博的考场。“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勇于接受挑战的李院长,又一次成功了。

之后,她选择了眼底病这个“黑洞”专业。在挑战面前,她没有退缩,读博同时,她又“偏往虎山行”攻下眼底病领域另一块“硬骨头” -- 视网膜静脉阻塞。

“硬核”刀尖舞者用实力说话

随着医疗条件的普及,眼球前半部分的许多“部件”都可以置换或者移植,唯独眼底,只能“修修补补”。眼底手术要求非常精细,手术切口不足一毫米,稍有不慎便会损伤视力,因此,眼底医生常被称为“视网膜上的舞者”。早在10多年前,李院长主攻专业 -- 眼底病研究,治疗上,与世界先进技术处于同一领先水平上。

如果将眼球比作一台照相机,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就是感光胶卷,一旦出现问题就不能成像,而且它是神经组织的一部分,属于稀缺资源,无法更换而且受损后自身终身不能修复再生,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心,是视力最为敏锐的区域。“黄斑裂孔”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眼睛视觉最敏锐的部位“破了”,因此一旦患者得了“黄斑裂孔”视力将大受影响,想看的东西看不到,看到的东西发生变形,看东西视野中央缺损,病情发展甚至会继发视网膜脱离,直至视力完全丧失,眼球萎缩。虽然形成“黄斑裂孔”的病理机制可以有不同,但是目前为止对它主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来达到闭合裂孔彻底治愈的目的。

在不同的部位视网膜厚度在0.1-0.5mm之间,黄斑区视网膜就是这最薄的地方,而这0.1-0.5mm厚度的视网膜又是由10层组织结构组成,其中10层之一位于视网膜最内面的叫“内界膜”它的厚度仅仅只有0.5um,黄斑裂孔手术就是要把这层膜剥去。道理简单,但没有扎实的研究,没有久经沙场的磨砺,没有胆大心细的技巧,连完成手术都难,更别说做得漂亮了。

拿剥膜操作来说,手术者的经验、判断能力、手上的精准功夫必须完美无缝衔接,否则这菲薄的膜就有可能碎裂,剥离不净,或者稍深就可能伤及视网膜其他结构,这个精准度需不轻不重,不偏不倚,不紧不慢,不深不浅,恰到好处。就像一位绝世高手出招独门秘籍一般。手术做到这个阶段,李院长已经进入了无我化境,开始追求完美和自我超越。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眼底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只要活得够久,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视网膜血管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得了糖尿病,理论上百分之一百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李院长说,除了糖尿病、黄斑裂孔,中老年常见的眼底病还有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等,都有致盲性且不可逆。

不断反思才是医生的“修行”
眼底病医生将越来越吃香

“每个成功病例可能都相似,而留有遗憾的,各有各的不同。”李院长看来,在完成一些特别难的手术后,的确会有满满职业成就感,但一晃也就过去了,因为有太多的类似场景,反而留不下太深的记忆刻度,李院长不喜欢对过往成就沾沾自喜,往往是那些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期导致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的,或者目前的医疗手段还不能解决的那些病人和诊疗场景,才会在她的脑海里留下长久的印象。

例如, 一位才22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女患者,因为病人自己无知无觉,直到眼部病变很严重了,家人才发现并开始带着女孩四处求医。辗转多地就医无果,李院长为病人做了手术,虽然全力控制住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但由于就医不及时,还是不能恢复到有用的视力状态,“她还这么年轻,视力不好以后漫漫人生路可怎么办?”这让李院长久久不能释怀。她也常常提醒年轻医生,对患者要有人文关怀,要不断反思自己,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眼科学界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生的培养非常重视,我们尤其关注青年医生的成长。”在李院长看来一名医生从走上眼底病临床医疗岗位开始,到独立完成玻切手术,学习、培养的时间往往长达十年甚至更久。具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力的医生在眼科医生中原本就人数较少,加之国内眼科医生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和眼底病发病率的逐年快速的上升,眼底病医生更成了一种稀缺的医疗资源。

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糖尿病和“三高”群体的不断扩大以及近视发病率的极速增加,导致眼底病患者越来越多,相关眼底病的诊疗思维和手段也已经成为了眼科界学术和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领域,“在大众和国家普遍关注的前提下,我相信国内眼底病行业的专业人才会越来越多,这个领域也会越来越好。”

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
迫在眉睫

“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李院长认为,进入网络时代,成人普遍近视,老年人开始玩手机,“三高”人群普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建档十分重要。

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前很长一段时间患者是无法感知的,所以要定期做眼底检查,发现潜在性问题。以糖尿病为例,随着疾病进展,眼部将会出现糖尿病特殊的并发症引起患者视功能损伤,病情加重将会有不可逆致盲的风险。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来说,将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和负担。

最后,李院长提醒,糖尿病、“三高”患者群体更容易患上眼部疾病,所以这类人群对于“眼健康管理”要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消息来源:杭州爱尔眼科医院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关键词: 健康护理与医院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