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9月10日 /美通社/ -- 一年一度表白恩师的节日到来。很多人说:寒门和贵子之间,有时差的就是一个好老师的距离。其实,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还带给他们心灵的滋养、成长的力量,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张湲婧,就是这样一位老师。2016 年,22 岁的张湲婧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去到广西山区的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一呆就是两年。
在那所留守儿童多达 80% 的寄宿制中心小学,张湲婧主动请缨当班主任。同时,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穷学生”,她还分期付款买了一部单反相机,专门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2 年支教时间里,她为班里的 43 个学生拍摄了几千张照片,许多孩子因此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张正儿八经的写真“大片”。在张老师的镜头下,孩子们像 "Super Star" 一样落落大方地摆出各种 Pose,丝毫没有人们刻板印象中山区孩子的忸怩害羞,而是明媚开朗宛如灿烂千阳,让人由衷觉得,如果“希望”有面孔,那大概就是他们的模样。
今年 6 月,已经结束支教一年的张老师又回到广西的支教学校看望孩子们。这次,她为长大一岁的孩子们拍摄了一组粉笔画创意照。最近,这组照片被做成大大的公益海报投放到了广州地铁上。
苹果树、筋斗云、小恐龙、托举地球、身陷蛛网、被蜜蜂攻击......这些妙趣横生的创意几乎都出自孩子自己的脑洞,让人忍不住惊叹于他们的创造力。原来毫不起眼的水泥地上,也能开出如此奇思妙想的花朵!
除了用摄影记录孩子们外,作为班主任的张老师还逐日、逐条写下近十万字的班级日记。听她讲述这群学生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山区的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令人心疼,也更富有灵气;你也会深深体会到一个好老师带给学生的,远不止成绩和分数,还有更美好、更“奢侈”的东西。
故事主人公之一的小尉是全班最帅的男孩。他白净,爱笑,做事主动,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绅士劲儿,是全班公认的“暖男”。小尉也拥有全班最好的家境之一,他的父母在潮汕经商,家里装修得也很气派。但更富裕的家庭条件,有时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
张湲婧曾在小尉的父母回老家时去家访,谈话间,父母表达了对儿子殷切的期望,于是张老师提议给孩子在网上买些童书来读,不料他的妈妈竟犹豫起来,认为小尉从来都不在家读书,买书给他也没用。可现实是小尉家也没有供他阅读的图书。
一席颠倒的逻辑,令张老师感慨万千:明明有经济条件,也有教育期望,为什么难以接受教育需要更多投资的简单理念?
在支教的乡村,她常常感觉:即使交通和科技已经打破了有形的大山,无形的保守却是另一道更难突破的屏障。有的家庭已经有了比较富裕的物质条件,家长的教育理念却依然“贫穷”。
有时,教育家长、挑战过时的思维反倒成了比教育孩子更紧迫的任务。
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张湲婧把自己从43个孩子的老师,变成了43个家庭的老师。
她开始在家长微信群里分享好的教育文章,又把家长会开成了阅读推广大会和教育理念传播大会,还不计繁琐地帮不会网购不懂选书的家长代买了大量童书,帮他们建立“投资教育”的意识。
两年里,她的家访足迹踏遍了数十座大山的村村屯屯。
影响家长,有时比影响孩子要艰难得多。但如果不开始做,改变怎么可能凭空发生呢?
支教期间,张老师和美丽中国的队友们,还把学校老旧的图书阅览室重建了起来:他们争取到外部公益资源的支持,为学校配备了一批高质量童书,又买来水泥、沙子和石砖,在原本空间狭小、设计不合理的阅览室砌了石阶,铺了地垫,让这里成了孩子们课间的好去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到了图书室的管理中,他们自制的各种标语。改变就这样一点点发生了。虽是涓涓细流,却让老师们倍感欣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如张老师所说:教育是急不来的,要享受“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过程。
后来的时光
2018 年 6 月,两年支教结束后,张湲婧前往杭州继续投身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张老师结束支教后,她的班级迎来了一位新的美丽中国支教老师 -- 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的 95 后女孩朱迪。她将继续陪伴这 43 个孩子,走过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生旅程。
在朱迪老师正式接管这个班级之前,张老师就把班级日记转交给了她,日记中对每个学生行为、性格、家庭情况的追踪也由朱老师继续记录了下去。在日常教学之外,朱老师还开展了诗歌课和戏剧课,持续地把优质和创新的教育带给孩子们。
今年 9 月,这群孩子升入了四年级,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三年来的教育成果已经渐渐在孩子们身上浮现出来。他们在语文课和诗歌课上迸发的想象力常常令老师们击节惊叹;老师们的鼓励和尊重也使他们不惮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平等融洽地相处。
每一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都努力在有限的两年时间里为每个孩子做的事情多一点、再多一点;给每个孩子的耐心多一点、再多一点。除了优质的教育,他们还给孩子们带去了更美好、更“奢侈”的东西,那就是陪伴和爱。这是圆老师们的青春梦和支教梦,更是圆孩子们的童年梦和未来梦。
这个 9 月,又有 300 多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正式踏上了这场圆梦之旅。他们和张湲婧、朱迪一样,大多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 90 后。他们中的不少人放弃了保研或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物质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乡村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只为了做内心认定的有价值的事情,也为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