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7月26日 /美通社/ -- 2019年7月18日-7月24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I Do基金会共同开展了“与她同行·2019贵州黔东南公益探访”活动,带着设计师团队、有影响力嘉宾、爱心企业家等一起,如妈妈制造项目传播官肖千超(当代青年作家、诗人、编剧),茧迹原创礼服定制创始人、设计师李呐、“爱惜行动”联合发起人蒲虹学等,共同组成文化守护人团队,走进苗寨探寻最地道的手艺与真实的当地人生活,用设计和商业的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开展了“母亲邮包”入户、设立I Do基金会订单扶贫点、“妈妈制造”公益探访、丹寨扶贫茶园揭牌仪式、“爱惜行动”组织绣娘培训助力指尖经济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为打通现代时尚和古老手工艺之间的壁垒作出努力,以深度参与的新型公益方式,让传承和新生同时发生。
本次公益西部行活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I Do基金会创造出一条新线路,先后探访了台江、施洞、展留、剑河、卡拉村、丹寨、榕江等地,集自然感知力高、人文历史触达面广、沉浸式公益体验、重塑精神结构、审美力高度提升的创新之旅,于这一场旅程中,见风土、见大爱、见人文、见民艺、见自己。
“母亲邮包”,守护最美笑容
为了能够让同行每个人都深度参与公益项目,用身体力行做公益的方式,付出自己的力量,中国妇女基金会、I Do基金会联合现场嘉宾共同参与“母亲邮包”入户捐赠公益活动,希望能集大家之力共同关注贫困母亲生存现状,为她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向贫困母亲们传递的是永远葆有对生活的热情,挺过那些艰难的日子,用勤劳的双手绣出一片彩色的未来。除此之外,基金会企业家志愿者代表还送了米面粮油等食品物资,希望能让贫困母亲和家庭感觉到一种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公益扶贫具体到户、一个都不能少。
在“母亲邮包”发放中,有一位单身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她叫罗琪,在幼儿园上班,一个月收入是900元。她以前有2年时间都在广州打工,但2017年丈夫与公公在一次意外车祸中离去后,她就回到了家里,从此,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女儿6岁、儿子5岁了。之所以在幼儿园上班,是为了能回到孩子身边方便照顾他们,能一边在家带小孩,一边赚钱。她说:“自己内心强大是支撑自己唯一的能量”。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再苦再难也不怕,尽管生活很艰难,但是她说需要用勇气和毅力去面对。面对罗琪的隐忍、付出和母爱的伟大,每个人都被深深感动,希望她能继续撑下去,一份“母亲邮包”也许不能带给她改变生活的力量,但能变成一份温暖的陪伴和帮助,就像她说的用勇气和毅力面对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守护贫困母亲最美笑容,公益西部行在行动。
认领一亩爱心茶园,帮扶一户茶农
“高山云雾出好茶,丹红丹绿品出色”。在黔东南山雾笼罩的丹寨茶山上,进行走进扶贫茶园、认领爱心茶园的创新扶贫模式,于当天成立和举行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爱心扶贫茶园揭牌仪式,现场举行了丹寨扶贫茶园揭牌仪式。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助理秘书长南静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在反复沟通探讨后确立的扶贫模式,并将打造妇基会专属爱心茶叶,现场所有人都可以进行爱心茶园认领、购买茶叶,收入都用于支持茶农、帮助妇女进一步就业、创业。无论大家认领、购买还是传播,都是在做公益,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扶贫发展模式。认领一亩爱心茶园一年4900元,认领一亩茶园,可以帮扶一户茶农,能帮助家庭增加收入、帮助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生活状况。
大家还前往茶叶加工厂,参观制茶流程并品饮,深入体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茶园为切入口,拉动茶产业增长提速,重要的是,用授人以渔的公益形式,能让贫困户更有尊严地脱贫致富,让公益的味道更纯粹。
争做文化守护人,守护她们的故事……
文化守护,一直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I Do基金会关注的方向。在线上,7月中旬“妈妈制造”牵手UCCA国际IP毕加索艺术,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化,不仅展示出中国传统手工艺强大的生命力,也成为活化非遗、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当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在线下,举行公益西部行沉浸式公益体验,寻找非遗手艺人,一路走一路在遇见她们的故事。她们也许是绣娘,也许是鸟笼制作者,也许是从事传统文化工作者,但她们都是手艺人,是传承和新生的桥梁、纽带、核心,争做文化守护人守护她们的故事也就是在守护传统文化。
文化守护人在这一路上,遇见了深山中的手艺人,用一针一线,勾勒量身高定;用蓝韵浓墨,泼洒世间珍奇;用勤劳双手,养活家庭生计。她们是赡养老人的女儿,抚养孩子的母亲,分担丈夫压力的妻子。并在走访中,深度交流,了解了她们需要的不是同情的眼泪和施舍的救助,而是靠劳动改善生活的机会
遇见了中国非遗手工艺文化的精妙绝伦,120名绣娘,花费30天时间绣出一个长达22米包含苗家所有的节日的“苗族版的清明上河图”。每个绣娘都要单独绘制100个以上图案,因此,在这幅长长的苗绣作品上,共绣制了10000余种各色各样的图案,有日常生活、有吉祥物、有节日场景、有独木龙舟、有庆祝丰收……做一名文化守护人,守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传统手工艺爱与美的故事,让她们的故事从这里绵延而出。
“爱惜行动”助力指尖经济腾飞,守护民族技艺
最后一站在榕江,I Do基金会用“爱惜行动”已有的成熟经验,将现代文明的先进技术,和颇具时尚的设计力量带进深山,在榕江开展了“爱惜行动”第五期刺绣工艺产品订单式培训,为绣娘“充电”。
以刺绣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传承和发展的精准扶贫道路,引入设计师,以符合潮流的创新设计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生活用品,开展产业链式脱贫致富新模式,推动以刺绣为首的传统手工艺走向市场,非遗走向世界。
借助这一次升级的“爱惜行动”培训,I Do基金会希望能够传统刺绣进行了优化设计,开发出适合现代人审美心理和生活需求的刺绣产品,形成口碑产品、乃至于高口碑品牌,打造一条“绣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发展之路。
此次公益西部行,既是一次探索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之路的深度公益体验,同时也是用传统文化的灵感汲取反哺现代都市精神内核的新生共振,大家都争做文化守护人,能用公益西部行一小步,守护民族技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