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2018文化科技金融论坛:融合文化科技金融,点亮文旅和远方

畅谈文化科技金融三元融合发展,助推文旅产业提升发展崭新空间。
2018-06-18 11:17 9491
6月17日,CDEX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进入最后一天。上午,2018文化科技金融论坛成功举办,来自金融、科技、文化界的嘉宾、业内资深专家以及企业家齐聚一堂。本次论坛由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和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上海2018年6月18日电 /美通社/ -- 6月17日,CDEX 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进入最后一天。上午,2018文化科技金融论坛在被称为“炫魔方”的超大沉浸式主会场成功举办,来自金融、科技、文化界的众多大咖级嘉宾、业内资深专家以及企业家齐聚一堂,剖析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文化装备技术、文化服务运营与金融资本的充分融合。

本次论坛由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 (TCDIC) 和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金融资本融合文化科技点亮文旅和远方”为主题,热点多多、观点精彩、亮点集中,干货满满。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在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教授孟建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曾原,分享了各自对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以及加快文创50条落地的深刻见解。

随后的两场圆桌论坛上,14位专业金融人士、文化领域专家、前沿科技企业创始人纷纷围绕文化+科技+金融“三元融合”的现状和前景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刮起头脑风暴。

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双翼,以金融为动能

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姚嘉勇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文化、传媒、科技强国是国家战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也是国家战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文化科技的创新,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优质文化企业发展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引导银行、证券、保险业主动适应文化科技发展趋势、提供相关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在促进文化科技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业自身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李智平指出,文化装备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智慧领航是风向标;其次文化装备的领先科技、创新应用和金融的投入组合这“三合一”的合力将引发驱动,形成文旅、文创的产能井喷;最后,文化装备的产业链、装备文化的业态,需要搭建一个共享、聚集、赋能的平台。中国文化促进会此次联合主办上海首届国际博览会,就是想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的品牌展示、贸易配对、采购交易,特别是融入了金融服务的支撑。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认为,文化装备与文化旅游业之间有“三大融合”:一是产业融合,不断延展产业链条,让文化科技与文旅产业密切关联;二是科技融合,充分融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以智能化装备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品质;三是功能融合,为满足文化生产与传播、旅游体验与消费进行文化装备的研发、制造以及相关配套系统集成服务。通过这“三大融合”,文化装备业研发出新的产品,在文化旅游业中形成新兴文旅业态,增强文旅消费体验,开辟出品质文旅发展的新空间。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上海) 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总经理任晓辉则在致辞中总结和分享2018CDEX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举办三天来所取得的成果,并希望未来金融资本能够更好地与文化、科技、旅游产业携手共进。

在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发表了题为《新时代的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演讲。他以G20峰会杭州等城市形象策划为案例,谈到上海新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他表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关键是要重新建构“新时代的上海形象”,并对这一形象进行卓有成效的传播。他建议,未来的上海,要完成从商业文化到创新文化的文化自省;从生产体系到创新体系的国际对标;从陈旧单一到活力丰富的全新重构。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上海文创50条》和“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主撰稿人曾原的演讲主题是《解读促进实施办法推动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他认为,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实现出版、艺术品、文化装备制造等骨干领域跨越式发展;完善文化装备产业功能布局,提升文化装备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上海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是用改革来解决问题,给出了一整套更完善、更优质的制度保障,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文化+科技+金融 三元结构融合发展

聚合文化科技与金融创新,延伸金融资本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贯彻金融服务文化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在第一场圆桌对话的环节中,嘉宾们围绕“文化+科技+金融 三元结构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观点碰撞。

对话嘉宾
对话嘉宾

上海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汪天云表示,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国家的文明,一个国家的实力和一个国家对人类的贡献,是由文化装备来支撑的,科技、金融、文化是一个金三角,永远不能分割。另外,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需要一点冒险家的精神。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说,文体、金融、科技三者的关系就像道家所说的“三,生万物”,金融是血液、科技是精灵,三者为什么要结合起来?是为了文化、为了文明,最后为了人。

源星资本董事长、管理合伙人卓福民说,在骨子里面,很多做创投的人对艺术、对文化还是情有独钟。上海出台“文创50条”,文化装备三年计划,作为在第一线执行的人,自己颇为激动。目前上海金融对文化的支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真正落实了,上海文化品牌的明天就亮了。

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周道洪说,文化虽然无处不在,但却小而散,目前资本、技术的力量在文旅行业中的运用还比较有限。在全球来讲,现在都讲要硬实力“软做”,就是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中加入文化,使之变软。但反过来,文化却要“硬作”,要把有形的资源整合起来,和更多的商业运作结合,这样文化才能做大、做强。

FOX 传媒及美国国家地理亚太区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祁冬说,文化要做得更大、走得更强、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一定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借助金融的力量。这个趋势现在已经开始了,科技加金融的力量把文化转化成高体验式、高互动性、强教育性的产品,《国家地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际旅游投资协会总干事王琪说,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科技是旅游的双腿,科技的进步可以让文化走得更远,而金融是旅游产业的翅膀。但现在旅游业和房地产走得太近。未来,旅游只有和文化、科技、金融相结合,才能够腾飞,这也是本次论坛举行的意义所在。

作为本次装博会的协办方以及今天论坛的主办方,香港上海金融企业联合会秘书长、上海博雅方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晔首先感谢了各位嘉宾的到来。她指出,当下,上海面临着“三大契机”,一是“文创50条”和《促进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的出台,这是重要的政策契机;二是当下整个消费迭代升级,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改变,这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契机;第三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契机,通过这次装博会,大家已经看到科技的迅猛发展到了井喷的程度。但同时,文化产业还面临“三个不足”,包含资本驱动的不足、多层次资本市场释放量的不足以及国内和国际之间资本差异巨大的不足。

借力科技和金融,促文旅产业发展

三天的上海国际装博会上,观众亲眼看到了舞台、灯光、全息影像等诸多先进的文化演艺设备,将旅游目的地瑰丽的历史文化表现得美仑美奂,大大增强了旅游演艺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第二场圆桌对话的主题就是围绕“借力科技和金融,促文旅产业发展”。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说,传统银行的很多金融产品靠抵押,但科技、文化产业大多都是轻资产,估值变现、处置都非常难,那传统金融怎么样来为它们服务?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品在试点,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可以从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的深层次角度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服务,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很值得关注。

珠海大横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杰介绍了珠海横琴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欢迎大家去横琴投资。

好莱坞(中国)数码艺术研发中心董事长施雯说,现在互联网不断发展,怎样把数字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她希望装博会这个平台,能够把装备企业更好地跟内容制作企业结合在一起。

米粒互动创始人兼 CEO 孙旻提到了当下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困难:融资困难。很多文化产品初期没办法量化,只有成名之后才可能被人所知,才有融资的资本,这是发展中很大的障碍。

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心主任刘诗雅表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融合,第二是创新,第三是人才。同时,她认为,技术只有运用到产业当中才能发挥价值,否则只是一个手段,对整个产业的升级促进有限。

国和小村文旅基金合伙人、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陈雪频认为,中国文化要发展,除了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之外,还要善用资本。而且文化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诚信的,要依靠优质的内容创新来换取金融的良性支持。

消息来源:上海博雅集团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众号“全球TMT”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