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8年2月26日电 /美通社/ -- 从天津开发区2018年工作会议获悉,天津开发区201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89.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418亿元。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新鲜水耗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天津开发区作为我国首批开发区之一,历经34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规模较大、外向型程度较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开发区之一。30余年的发展,作为老牌的开发区,天津开发区既盘活存量,又做大增量,更看重质量,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探索与实践中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绘制好高质量发展蓝图。加快制定开发区中长期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重塑开发区竞争优势。“互联网革命”后,区域竞争优势不再主要由静态的资源禀赋决定,而更多的取决于动态的资源赋能,要借助“数字化”进行资源整合,在提高效率和细化分工协作上打造新优势。要成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制定者。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开发区曾经是发展的标杆,现在更要率先探讨高质量发展标准,率先摸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制定者、趋势引领者。
二是推动制造业主导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黑洞效应”,将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两大能力,与开发区制造业雄厚基础完美结合,通过高度分工的产业体系提升效率,通过动态重组供应链提升弹性。着力发展“源产业”,电子、汽车、大健康、装备、石化等主导行业都要有源头、有根基,不能只作产业转移的“中转站”,而要作高端行业的“始发站”和“终点站”。要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为一体的枢纽,而不能满足于一个个孤立的车间,着力引领产业前沿趋势。开发区每个产业都要跟上瞬息万变的世界,代表方向,引领潮流,成为风向标。各类展会上吸引眼球的概念车、概念产品,要有源于“泰达制造”。着力构建具有规模优势和良性多元的产业生态,发挥“热带雨林”效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拓宽产业形态的想象空间,通过业态的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新的业态形式,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实现产业生态多样性。力争有若干个产业集群做到全国领先,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游,占据一席之地。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于家堡、响螺湾、MSD、天河科技园等高端服务业载体,打造特色品牌楼宇,加速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大数据、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文化创意、服务外包行业的聚集,推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区优势,打造产业与金融高度融合、有机互促的发展高地。
四是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自贸区、双创示范基地政策与开发区产业基础融合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行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打造智能经济,率先发展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无人机,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物流行业的聚集。
“2018年,天津开发区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全面落实我市‘五个现代化天津’奋斗目标和新区‘三六一’工作思路,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聚焦十项重点工作,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树立一流标准、打造一流园区、创造一流业绩,深化改革不停步,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