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7年12月15日电 /美通社/ -- 他们出生在1985年后,在城市中广泛从事着电子厂工人、快递员、送餐员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具有“收入较高”、“有主见”、“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普遍特征,这一人群可以被定义为“新时代蓝领”。他们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建设者,长期以来公众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消费心理存在着一些误解。
作为一家为这一群体提供服务的消费金融公司,即有分期一直致力于改善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近日,由即有分期发起,与国际化数据智能服务机构零点有数(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以及权威媒体人民网共同编写并即将发布的《2017新时代蓝领消费与成长白皮书》,就详细披露了这一群体的消费心理和生活状态,使得公众可以一种平视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到新时代蓝领的工作生活状态,这也是国内首份聚焦于蓝领群体消费与成长的白皮书。
首份聚焦新时代蓝领消费与成长的白皮书 极具前瞻性
即有分期在消费金融领域从业多年,通过对大量客户数据的分析,将新时代蓝领的状态描摹为:年轻却有梦想,收入不多却有拼劲,授信不高却有发展的一个群体,其中梦想、拼劲、发展分别对应三个D开头的英文单词,即 Dreaming、Dashing、Developing。在此基础上,即有分期定义了“3D人群”作为自己主力客群的画像。
在这种细致观察的指引下,《2017新时代蓝领消费与成长白皮书》并不仅仅将新时代蓝领这一群体的消费数据进行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他们在网络时代以及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和成长状态,探求他们产生消费和信贷需求背后的心理逻辑,希望借由系统的调研数据加深企业、媒体、公众等对新时代蓝领的全方位了解,进而有的放矢的为这一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服务。从这一角度来看,《2017新时代蓝领消费与成长白皮书》虽然是一部由企业主导发起的社会调研,但却有着较高的社会公益性质,将会对今后其他机构对这一群体的调研提供数据支撑和一定的示范作用。
探求数据后的逻辑 以平等的姿态关注蓝领成长
从这份白皮书的名字“新时代蓝领消费与成长”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与之前类似的白皮书不同,《2017新时代蓝领消费与成长白皮书》侧重于从成长的角度,分析消费行为的心理动因。比如,传统观念上认为蓝领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心理状态应该相对苦闷,但经过白皮书的调查却发现,新时代蓝领比较乐观,较低的收入也带来了较低的工作压力和较低的满足阈值,同时,他们的工作、交际、生活、娱乐等社会活动更加严重的依赖手机,因此,在短期内,以不太高的代价拥有一部新手机通常是他们大件消费的主要目标。
“类似于房子对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意义,手机对于新时代蓝领的意义相当于刚需。不同的是,中产阶级可以利用个人信用从银行贷款,但新时代蓝领群体却囊中羞涩,没有银行征信记录,同时也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服务。根据我们的调查,新时代蓝领在购买手机上的支出约为2711元,高出了国人均值近1000元,这样一笔钱对以前的他们来说,可能至少需要大半个月的收入,现在使用消费分期只需要每月支出几百元,将其他钱用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这就是消费金融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即有分期市场总监万珂这样解释道。
普惠金融照向蓝领 技术和能力让情怀落地
对于为什么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会去做这样一件有公益色彩的事情,万珂认为,一方面在业务层面,新时代蓝领是普惠金融覆盖的群体,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打普惠金融的情怀牌,但实际上,这种情怀还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撑。传统金融机构之所以很少涉及蓝领的业务,因为需要较高的决策成本和人力成本。但即有分期拥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和行业领先的、以蓝领群体数据特征构建起的大数据风控系统,有技术和能力,让普惠金融的情怀在新时代蓝领群体中落地。另一方面在社会价值层面,即有分期也希望借助白皮书的调研数据,让社会大众更加关注和了解新时代蓝领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