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2017年12月14日电 /美通社/ -- 2017年12月13日,无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共同打造全国首个国家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在无锡市全市范围内,实现对胸痛患者救治的“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尽可能提高对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物联网助力胸痛中心建设 一体化救治体系与死神赛跑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显示,我国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50万,预计2030年患者数量是现在的10倍。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急性胸痛的突然发作。对胸痛急性发作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国际上通常采用门球时间(D-to-B)衡量医疗机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能力。目前,我国平均门球时间为112分钟,远超 90分钟的国际标准。就诊、转运、判断、启动等救治各个环节都存在延误现象;患者出院后与医院、医生联系不紧密,导致预后管理不完善,心梗复发率及重复住院率无法有效控制,加重社会医疗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无锡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构想,打破过去医院单独建设胸痛中心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医院全面建设胸痛中心,与“120”院前急救系统进行全面对接,并通过物联网手段实现胸痛病人救治全流程信息(诊断、治疗以及时间点)的实时记录及互通互传(包括各级医院以及120系统),做到真正的全市覆盖、数据共享,尽可能的缩短救治时间,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为胸痛病人的救治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在院内,通过心内科、心胸外科、急诊科等科室之间的协同服务流程,推动胸痛疾病的多学科诊疗,较大程度优化院内救治流程,进一步提升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缩短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到接受治疗的时间。
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多方携手构建院前、院内、出院后无缝连接的一体化急性胸痛救治体系,较大限度地缩减急救时间,并集各领域合作伙伴之力,建立早期诊断、快速救治、科学随访的全病程管理模式,让更多急性心梗患者享受到精准覆盖病程各个环节的疾病管理。
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建立使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可以快速地转运至中心医院,中心医院则能为基层医院提供规范化诊疗指导,通过上下联动使各级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发挥较大效用,进而助力我国实现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
多方携手共建市级专科医联体 探索分级诊疗落地新模式
国家将人民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任务基本完成,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急诊急救服务的创新,无锡市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的第一个试点,希望通过试点扎实推进心血管专科医疗联盟建设,为国家分级诊疗提供切实可行落地的方案。
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中,无锡市卫生计生委将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专家指导下,提供完整的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试点方案并为项目的落地执行提供保障,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将为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试点方案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作为胸痛中心项目首个合作伙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重要的战略同盟,阿斯利康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携手多方,助力胸痛救治体系建设,在此次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试点方案的落地执行方面,将提供全程支持,并作为行业领袖携手各方共同探索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在全国其他城市落地执行的可行性。
无锡市卫生计生委谢寿坤主任表示,无锡市卫生计生委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首位,较大可能地救助每一个胸痛患者,全心全意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努力使无锡成为市民心目中最具健康安全保障的城市。同时,无锡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的第一个试点,希望以胸痛中心为新模式探索切入点,通过自身的创新与实践,为国家分级诊疗提供落地可行的方案。无锡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希望能为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切实的案例,为医疗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教授表示,“我们分析了将近7000例心梗病人案例,非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在5%左右,而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可以降低到3%以下(2.9%)。这意味着在原有体系下,很多胸痛病人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胸痛中心的救治模式对胸痛病人来说意义重大,对挽救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未来,我希望在中国形成国家胸痛急救网络,让更多地区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治疗。”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冯佶表示:“自2015年起,阿斯利康就围绕呼吸、心血管、代谢、肿瘤、消化疾病等中国患者最迫切需要的疾病领域,携手政、产、学、研、医等跨领域的合作伙伴,依托物联网技术,以无锡为示范区域,逐渐构建起一张连通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健康物联网络,助力提升中国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也为中国健康行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更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