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10年12月2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伴随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坎昆的闭幕,全球气候研讨在减排行动、资金、森林保护和创建绿色基金等执行层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各国之间的争议,也使得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 -- 中国,在加强本土节能事业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核心能源产业太阳能行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近年来,在山东力诺瑞特等一批优秀的太阳能企业的引领下,中国能源国际化发展中逐渐思维崭露头角,中国太阳能行业开始从中国走向国际。
技术上位 赶超国际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太阳能一直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目前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在技术开发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停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利用方面;在技术应用方面,减排效率高、潜力大的太阳能工业利用在研发、成本、战略等诸多因素的阻碍下,没能快速起步,造成了中国太阳能高端技术与应用短缺的现象。
目前,全球太阳能高端技术最为核心的领域是中高温,有着近10年发展史的中高温专家 -- 力诺瑞特,在此方面当仁不让的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2010年7月,力诺瑞特自主研发完成了中温真空管集热器技术,该集热管集热温度达150℃,经权威专家鉴定,技术水准不仅在中国本土位列上乘,且已赶超国际一流水平。至此,海水淡化、太阳能制冷、工农业用热等领域将不再是能源开发难以攻破的壁垒。紧接着9月,力诺瑞特在世界太阳城大会上,推出太阳能集热器与锅炉完美结合之下的供暖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高温储热水箱、水处理系统、锅炉等部分组成,实现了在中温真空管集热器基础上的又一次技术升华,破解了依靠煤炭燃烧锅炉的旧模式,工业锅炉利用率直接提高50%。这标志着中国太阳能技术开发实力的提升,透露出太阳能企业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为国际能源事业提供了技术开发新蓝本。
除此之外,作为行业唯一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力诺瑞特自2001年带领中国建筑体系的能源利用,从1.0被动接受时代到2.0简单相加时代,再到3.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时代,不断蜕变。07年11月,力诺瑞特 Aqua 系统的发布,标志着太阳能3.0时代的来临。改造后的 Aqua 系统,是世界上先进的水循环承压太阳能系统,可为建筑提供太阳能采暖,并能完全纳入建筑部品体系,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后期物业管理。如此高效率、高舒适性、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的建筑一体化功能模式,及后期产业化、部品化的推广,证实了力诺瑞特用可靠的产品品质、领先的国际技术影响太阳能行业产品升级,也影响着整个太阳能行业向国际化、精益化方向升级。
产品开发 走向高端
力诺瑞特在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催生着能源利用率更高的太阳能高端产品的出现,并在市场份额上打破了原有20%的格局。随着力诺瑞特等实力派太阳能企业的国际化合作进程的开展,太阳能空调、太阳能锅炉等一系列高端产品不仅会顺利诞生,还有可能在未来5年内出现在国外终端市场。
2010年10月底,力诺瑞特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成立太阳能研究院,着重为制冷采暖业的科技研发而发力,并重点开发高端产品太阳能空调。其对科学的重视与对新品精力的投入,说明中国太阳能产品走势渐入佳境,不输国际。
另外,力诺瑞特近日在2011年企业经销商大会上宣布的产品开发新动态 -- 太阳能锅炉,让行业探寻市场空间的思路大大拓宽。目前,中国锅炉的生产、数量和使用在世界居于首位,锅炉数量多达50万台,然而约占80%左右的比例为燃煤锅炉,年消耗原煤约4亿多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3。如何更环保更节能、高效的开发利用现有锅炉技术,减少碳排放量,成为新时代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太阳能锅炉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太阳能锅炉基于此前力诺瑞特研发的采暖技术,将核心技术与我国行业现状有机结合,展示出中国太阳能企业创新思维,与西欧国家不拘一格的能源采用方式不谋而合。
市场延伸 辐射全球
“世界太阳能技术看欧洲,欧洲太阳能技术在德国。”中德合资企业力诺瑞特成立近10年来,不仅整合了中国力诺集团和德国 Paradigma 集团一流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而且深化整合了两个跨国企业的全球网络,已经把德国打造成为企业国际市场的基地。
2009年3月,力诺瑞特在古巴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首期生产线年产能为5万台,实现了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首次技术出口,并为快速抢占南美市场做好了准备。
“‘尽阳光责任、创世界名牌’,‘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是力诺瑞特支持之以恒的梦想,”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在企业国际发展战略中发表观点,并表示,“目前,力诺瑞特产品已畅销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力诺瑞特将立足中国,辐射古巴、德国、印度、美国,形成以亚洲为中心、覆盖全球的国际市场格局,实现‘在中国力诺瑞特引领行业,在世界力诺瑞特代表中国’的梦想。”
以力诺瑞特为标杆,国内太阳能企业正不断改善发展模式,提高战略高度。可以预测,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太阳能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