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2年11月9日 /美通社/ -- 2022年11月7日,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出席"港科大x业界交流日:创新与科技展"座谈。交流期间,他介绍了微众银行将其使用场景、关键技术、市场验证、落地实践的经验,与高校的先进理论、科研平台、国际视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成果,通过联合实验室、微众学者计划等平台相结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建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生态。
"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也正在推动区域创新的脚步。香港科技大学是大湾区的顶尖高校,重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具备突出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而微众银行立行近8年来,积累了对金融科技的深厚理解,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 随着ESG成为全球关键议题,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将与港科大携手践行金融科技的新使命——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促进公平与可持续。
自2019年5月20日成立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微众银行联合实验室成立已经开展31项项目合作,实现35+个能工程落地的算法模型,在顶级期刊级会议发布40+篇科研论文,联合申请25+项专利。这些合作产出,也转换成为了诸多产业成果,如微众区块链团队应用的异构处理器上的区块链加密算法加速、监管科技团队应用的大数据反洗钱优化模型等。今年,微众银行云计算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王威老师团队在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加深合作,共同开展《无服务器计算函数工作流调度方案和性能优化探索》课题合作,此项课题也入选了首批微众学者计划创新研究项目。
微众银行开启微众学者计划,支持实干科研者钻研商业痛点
微众学者计划是由微众银行发起成立的高标准、高规格的创新研究项目,以金融业务实际需求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为依托,旨在通过与高校实干型优秀青年学者合作,储备学术界及企业科研力量,聚焦实际产业痛点问题,在真实商业场景中进行科研实践。首批微众学者为五位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他们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姜宇、中山大学教授及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郑子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童咏昕、同济大学生物信息系长聘教授刘琦、香港科技大学科学与工程系长聘副教授王威,他们聚焦研究金融科技业务中的核心领域,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旨在运用创新技术,在真实金融场景中,解决痛点问题。
姜宇聚焦区块链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针对区块链系统底层基础软件的漏洞检测系统,从根基开始保障系统安全。郑子彬撰写的区块链论文曾入选硅谷洞察研究院发布的2018区块链顶尖论文及学者榜单,谷歌学术总引24000余次。本次学者计划合作中,他旨在用AI等多重技术验证区块链中特定智能合约的一致性和安全性。童咏昕采用联邦学习方法,立足微众银行真实应用场景,旨在攻克阻碍多源异质数据互通的铜墙铁壁。刘琦构建起联邦迁移学习智能平台,应用于指导每个肿瘤病人按个体需求"吃药"。王威则是聚焦设计性能较优、低延迟的无服务器函数工作流调度算法和调度器架构,基于开源平台和微众银行的无服务器计算平台实现高效工作流调度。5位学者在为期两年的计划中,已分别获得微众银行100万科研资金支持和在真实商业场景中进行研究实验的机会,从而在商业场景中,探索科技创新方向,真正做到"研"以致用。
校企联手践行产学研"互哺",共建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生态
微众银行坚持以科技服务金融,通过与学术界的深入合作,也加深了自身的技术积累。近年来,微众银行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先后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在科研项目合作上,微众银行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20余所全球知名院校开展了70多个科研项目合作。除了在测试、运维、反洗钱等多项关键业务上不断突破以外,微众银行与高校还在区块链、AI等前沿领域深入探索,将校企双方合作成果落地,使各项性能指标大幅提升。例如,微众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安全可控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项目》,开发出智能合约系统SCSudio,并集成到FISCO BCOS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同时联合发表顶级会议论文三篇。
在人才培养合作上,微众银行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将微众银行技术积累融入到高校教学工作中。目前,已累计培养学生近4000人次,为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2019年,微众银行与深圳大学合作成立深大微众金融科技学院,面向金融科技专业,同时规划布局不同金融科技专业方向,满足金融科技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2020年,学院获评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通过微众学者计划等校企合作项目,微众银行一方面为实干学者们提供雄厚资源和成熟平台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引领他们扎入行业第一线,将长期研发的创新技术能力,在真实商业环境中打磨迭代,旨在攻克行业痛点。未来,微众银行将与全球知名院校、学者、研究机构,坚持校企联手践行产学研"互哺",持续共建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