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5月16日 /美通社/ -- 近日,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捐助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与碳汇项目--"四川申果庄英飞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造林项目"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内正式启动,标志着英飞凌科技这家源自德国、领先全球的半导体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申果庄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在森工局、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历史原因,森林在上世纪70-90年代被大量采伐,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后恢复进展缓慢,虽然经过几十年的自然修复,但是很多区域上层乔木依然缺失,不适宜野生动物活动。作为英飞凌大中华区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为期三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中的首个项目,"四川申果庄英飞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造林项目" 计划种植22,200株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本土树种,以期恢复大熊猫栖息地约300亩,按30年期计入做估算,预计可增加碳汇量约2000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固碳、降碳做出积极示范。英飞凌将通过向SEE基金会捐助的方式推进该项目的落地。
"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生物多样性二者也是互为循环因果关系,即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反之亦然。植物和土壤具有优秀的固碳能力,对于减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物种的繁育,从而确保物种基因的保存和遗传,这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在应对碳危机、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应将修复被破坏物种栖息地为前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要目标和手段之一。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表示:"英飞凌 ‘双管齐下',在通过技术和产品努力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直接参与生物多样性项目,以实现二者更好的正循环效应。"同时,他还指出,希望通过项目的建立,在做出自身贡献的同时,利用英飞凌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合作伙伴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多维度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长期以来,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英飞凌以"让生活更便利、更安全、更环保"为使命。 从三个维度践行其"更环保"的承诺:一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制造,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直接碳排放,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英飞凌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70%,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根据世界半导体理事会的统计,在生产过程中,英飞凌的资源利用效率远高于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平均水平。以前道工厂为例,英飞凌在生产过程中的耗水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 、耗电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44%,产生的废弃物比全球平均水平低67%。
二是通过提供更高能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整个社会实现节能减排。半导体是当今和未来节能减排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自动化工厂以及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概念的基础。英飞凌的半导体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包括发电、输配电、储能、用电在内的整个能源价值链,为能源的智能和高效利用提供支持,为改善社会生态足迹做出贡献。例如,新能源发电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发电过程的零碳排放。在这个领域,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在国内驱动着76000台风电机组,将风能源源不断送入电网;国内采用英飞凌功率半导体的光伏装机容量也高达95GW。2021财年,英飞凌的高能效产品为全球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达7245万吨,而英飞凌同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218万吨,比率为33:1。这意味着英飞凌每1吨的碳排放,能够撬动33吨的碳减排。
三是持续加大公益投入,并带动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四川申果庄英飞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造林项目"即是最新的例证。在此之前,英飞凌也在上海联合多个基金会开展过"千里计划"观鸟净滩公益活动,一方面科普如何以卫星跟踪科技解密鸟类迁徙过程,号召公众加入候鸟保护行列,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组织员工捡拾候鸟栖息地的垃圾,为保护候鸟栖息地环境贡献力量。
可以说,在全球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趋势下, "减碳"已经成为英飞凌科技公司使命和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其日常运营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