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11月5日 /美通社/ -- 对于常常隐藏在幕后,偶尔出现在眼前的材料企业来说,“进博会”是一个闪亮的舞台。今年11月,世界材料巨头AGC株式会社(原“旭硝子株式会社”),第四次现身进博会。
场馆里,AGC株式会社执行董事、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聊进博会之前,我一定要先给你分享一件让我特别自豪的事情。关于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原来,早在1992年,旭硝子财团(旭硝子为AGC的原公司名)就设立了一个地球环境国际奖项—蓝色星球奖,每年拿出1亿日元(约合560万人民币)来奖励在世界范围内,为解决地球环境问题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而该奖项的首届获得者,正是刚刚发布的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真锅淑郎先生。早在29年前,AGC集团即给与了这位全球变暖问题研究的先驱者大力支持。
当下,为了应对气候和环境危机,“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诸多国家都做出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发展承诺。在此背景下,材料行业也责无旁贷。作为全球材料行业的领军者,AGC在今年的进博会上专门设置了助力“碳中和”的展区,展示清洁能源、燃料电池、环保建筑等环保领域的产品。
上田敏裕向记者展示了一片“特殊”的玻璃。它表面看起来与普通玻璃并没有很大差别,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高科技。这款玻璃的表面镀了一层透明导电薄膜,在具有导电性能的同时,也有很高的太阳光透过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推动碳中和事业所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AGC开发的这款一体化TCO玻璃,已经被用于薄膜太阳能电站、太阳能温室大棚以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成为节能减排的有力推手。
“我们今年为进博会带来了四十多件展品。展品应用的领域特别广,想让大家了解到‘无处不在’的AGC的魅力”。从“高大上”到“精专特新”,从远在太空的航空航天,到近在身边的手机、电视和汽车,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AGC材料的身影。这次进博会上,AGC将重点展示集成电路、5G通信、智能交通、高端医疗、智能建筑、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最新材料科技,以助力中国相关产业快速腾飞!”
AGC在今年进博会上展出了另一重点,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半导体材料。一系列创新性的产品展现了AGC在半导体产业的重要贡献。比如,覆铜板(CCL)是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基础材料。在覆铜板之上安装各种电子元器件就形成了印刷电路板。覆铜板对印刷电路板起到导通、绝缘和支撑等重要作用,是集成电路的“基础设施”,是5G基站、自动驾驶车载雷达、卫星通信、云计算服务器、航空雷达等领域中都不可或缺的材料。在5G时代下,“损耗率低”是衡量覆铜板的重要指标,AGC的覆铜板拥有优越的稳定性、可加工性以及可靠性的同时,损耗极低。
接着,上田敏裕拿起身边一块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材料。“这是合成石英,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材料之一。”它是通过化学气体合成的,最大限度降低石英玻璃的热膨胀等形状变化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了平坦度,排除表层镀膜中的异物。同时具备高纯度、高品质、高性能三大指标。是半导体制造行业的重要材料,也可用于激光以及医疗设备的光学零部件。
同样还是半导体大家族里的,有一款名叫碳化硅的,硬度仅次于钻石的材料。它拥有高硬度、高度的化学及热力学稳定性的同时,也拥有脆性材料独有的向特定方向的断裂性,是高温环境下制作半导体所必须的材料。作为半导体制造前段工序的硅晶圆处理模具使用。
AGC在今年发布的中期计划中宣布,AGC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对于耗能较多的材料产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挑战”和“创新”正是AGG创业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基因。AGC会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挑战材料领域的新高度,为培育新兴产业、解决社会问题和地球环境问题贡献力量。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材料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中国国内新冠疫情虽然已经平息,但纵观全球,疫情影响尚在持续。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去年,在商务部、贸促会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苏州和深圳分别投资9亿和49亿人民币,建设了世界先进的大型工厂,现在这两家工厂都已顺利实现了生产。未来,AGC将持续在中国强化新事业创出机能,不断推进先进、节能的环保型投资。”上田敏裕充满自信地说道。
上田敏裕继续说道:“中国正在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如何分配发展中获得的财富是个重要的课题。AGC将通过世界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来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通过节能技术来降低环境负荷,同时,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努力提升地方就业、振兴地方经济、培养专业技能者,持续为解决中国的社会课题做出贡献。而这也正是AGC在中国持续发展制造业,在中国各地被广泛认可的原因。今后AGC也将继续致力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解决社会课题,与中国的发展共同成长。”
AGC的展台前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蓝色星球奖”的相关照片,AGC用材料的力量温暖地守护着地球这个蓝色星球,AGC也拭目以待下一个诺奖得主会不会再次来自“蓝色星球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