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1年9月22日 /美通社/ -- 2021年9月16日上午,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成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单位主办,四川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成都立嘉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高峰论坛”,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园区招商引资大会”(以下简称“论坛”),在“2021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博览会”开幕首日,以线上视频直播形式举行。“论坛”通过新华网、网易新闻、微博、快手、装备嘉族等平台,开展多平台、多渠道直播,共计吸引53.0368万人次观看。
本次论坛以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速打通资源共享渠道,实现资源互通为目标;围绕产业协同、企业创新等方面展开交流探讨。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副秘书长-陈家良主持,首先他介绍了本次论坛由成渝地区30余家行业协、学、商会共同主办。以“川渝协同制造共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本次论坛加速推动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条互补、社会事业共建共享、产业协作抱团发展。
在致辞阶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伍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织成员、副主任涂兴永分别代表川渝两省市工业主管部门致辞。
伍定副厅长:希望川渝两地携手,政、产、学、研、用各方加强合作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伍定在致辞中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低、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四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着力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聚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现代化,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3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拥有3000多家装备制造产业的科研院所、生产制造规上企业,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2020年,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32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415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4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29.9%,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伍定副厅长衷心地希望川渝两地携手,政、产、学、研、用各方加强合作,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基础行业转型升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共同提升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涂兴永副主任:赋予成渝双博会,3个“必将”时代责任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致辞时提到:在今年上半年的川渝党政联席会议上,四川**彭清华提出要共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这都为我们川渝两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川渝两地正在协同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川渝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川渝制造业锻长板、补短板、促融合、强示范,促进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通过举办2021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博览会,集中展示川渝两地制造业优势,深化川渝两地制造企业交流互鉴,必将更好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必将更好地推动川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必将更好助推川渝经济高质量发展。
谋局高质量发展,解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院所助理研究员-李智博士,通过远程视频分享“谋局高质量发展,解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的主题演讲。李博士认为:从区域经济总体布局中,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关键词,首先从区域经济总体布局中,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总结出“西部内陆、增长极、大开放、大保护、高质量、强核/构圈/筑群”等关键词。他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需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更要联动关中平原城市群,促进西北与西南合作互动。
从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机遇,李博士提出以下三点:第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第二,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第三,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从协作共建中,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发展合力,李博士提出:川渝相向发展、同频共振的核心关键词,是提高密度(集聚度、能级)、缩短聚力(与核心区的时间距离)、减少分割(大开放)。总结得出4个“共”:规划共绘、交通共网、产业共链、平台共建。
企业高峰对话会:川渝协同“智”造,共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以川渝协同“智”造,共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企业高峰对话会环节,邀请到中国船舶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级高级工程师-林江,重庆迪科汽车科技集团副总裁-江畅,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健,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德恩云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龙德,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蔡春参与对话。5位来自成渝地区重点产业代表,从企业、从政府、从行业3个层次,从过去、从当下、从未来3个维度,深度阐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业如何赶上行业的快速列车,全面融入高质量发展进程。
议题1: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如何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提升川渝地区核心竞争力?
林江表示:第一,要充分利用川渝地区优势,扬长避短。从历史角度看,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和成都先后发展了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北斗应用、医药食品、智能制造,沉淀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从区域角度看,西南地区占国家国土1/3以上的面积,且川渝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处,在制造业发展上有自身优势;从人口宏利来看,工业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而川渝两地是劳动力的重要输出地,拥有劳动力的优势。第二,要协同川渝活力,充分发挥川渝两地制造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中国船舶的主要布局在重庆,而四川主要是航空制造业,因此川渝两地需要互惠互利。第三,搭建平台,信息互享,为川渝制造业信息疏通,构建信息输送渠道,搭建平台。
江畅表示:成渝两地应思考如何去把握核心竞争力,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光靠企业自身提升核心竞争力过于缓慢和散漫。在产业集群中,需要较强的专业化分工、降低创新成本、深化生产要素配置,才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核心点。在当今经济大融合的格局下,推动两地一体化发展是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举和必要之路。总而言之,川渝地区只有相互依存、抱团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集群,才能提升川渝地区核心竞争力
王健表示:从国有单位和政府层面。第一,提高市场认识。充分认识成渝地区的优势,意识到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从解决问题中提升竞争力。第二,明确智能制造是必要之路,西部地区对于智能制造之路的认识,相对于沿海地区是不足的,现今政府对于智能制造都有提供大力支持,引导企业朝向智能化发展。第三,企业应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再通过企业和政府引领做“示范企业”。
谢龙德表示:第一,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积极作为,尤其是龙头企业应该带头推动本地化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形成成渝地区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第二,企业应该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三,走平台化、智能化的道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线上的协同。
蔡春表示:川渝两地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其根本是如何提升产业智能化能力和柔性化能力,集中打造川渝两地装备智能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方法;以无人化、少人化为主要目的的智能化装备,在解决人的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制造的能力和质量与效率。未来的制造,是以柔性生产线为基础,到大规模集成柔性制造能力,到最后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制造形态。
议题2: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推动川渝地区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差距。
林江表示:首先应认识短板,相比江浙一带有以下差距:第一,产业链不健全、供不应求的问题;第二,高级技术和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第三,川渝两地的交通网不完善,运输成本较高;第四,川渝地区地处内陆,与国际需求和交往较少,相比江浙一带具有时间差,在制造业上缺少一个共有的平台和网络。第五,在服务意识上不强,创新意识不够。
江畅表示:川渝两地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精益制造能力、高品质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川渝两地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互补性不强、内部竞争较为严重,以上明显短板,制约着两地聚合发展。
王健表示:2020年长三角经济达到24.47万亿,成渝地区经济达到6.82万亿,在经济实力上有一定差距。近年来,成渝地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拥有包括德阳、重庆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行业发展快速变幻对于企业来说市机遇也是挑战。但成渝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有高速发展的势头,例如成都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有一定优势,在汽车领域紧随重庆,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之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谢龙德表示:以德恩精工自身发展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实现少人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如何做到高质量化的转型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成渝地区涉及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相对能力较弱,过于依靠江浙、港澳地区的服务;面临转型慢、转型难的挑战。现今,成渝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漫长式现状,很多企业在构建创新化体系上,介于本地化的服务较弱,导致发展转型上的阻力。
蔡春表示:第一,创新人才的缺乏阻碍了目前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近年来行业市场竞争、行业调整的大幅增加,都导致了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率持续下滑,导致企业无法引领高端技术创新人才,以及自身人才的流失现象。第二,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产学研合作的效果不好;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的落脚点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差异性较大;科研成果的效果意义并不大,价值认可度不高;对于有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不太愿意转给企业。第三,创新的政策激励不够;创新工作本身就是花钱、花人、花时间,并且短期之内无法形成有效收益的工作,企业大力的投入创新将对企业当期的运营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政策的激励和扶持在创新的阶段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议题3: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优化川渝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期许和建议。
林江表示:第一,政府出面搭建共享的平台,保证川渝两地信息的互通,共享成果。第二,从国家战略来看,国家现在扩大内需,也需要我们建设一个西南地区完整的产业链,这需要两地互补短板,不能竞争去建设。因此,基于川渝一家情的理念,需要政府主导,多补短板,发挥长板。第三,降低运输的成本。另外在川渝两地发展中,要注意环保,走健康发展之路。
江畅表示:第一,有效落地创新鼓励政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竞争产业集群。第二,加强区域协同,促进营商环境一体化;同时,将过去园区招商向集群招商转变;将过去以政府和园区推进产业为主,变成通过集群的促进机构为推进产业的发展。第三,与东部地区当下开放格局相比有一大短板,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有一定差距,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在要求相比,存在制度环境协同困难,希望出台产业优化的有效政策措施并落实。
王健表示: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讲,要牵好头、做好体系、培育集群;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要做好引人才、练内功、成链条。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上,建议两地画好同心圆,做好市场细分,协同共享产业基础;可以利益为纽带,建立市场共同体;在人才方面,坚持举巴蜀旗,打成渝牌。
谢龙德表示:第一,在大数据、智能化在制造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产业相关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要求更高,因需要成渝地区的职业教育学院,能为企业流入更多的职业人才;同时,也希望在政策上也更加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第二,政府对于工业服务商、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力度要持续,促使更多的云端平台应用在工业制造中。第三,希望鼓励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政策要继续加大,持续的推进下去,坚定的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保持扶持、激励政策的延续。
蔡春表示:第一,从两地政策上,打造双城经济圈为基础,鼓励两地组成有创新技术的联盟,构建上下游企业的创新链,建立新兴的合作机制;并对有一定创新力度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第二,成渝两地协会应广泛的开展技术创新交流,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的平台。第三,成渝两地应该合理的梳理自身的产业供应合作体系,在坦诚合作、共利的原则上,打造川渝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论坛对话环节由成都百源机械有限公司信息化主管、成都市工业经济联合会资深主持人-易情情主持。
本次论坛的举行,得到了成渝地区30余家装备制造领域相关行业协、学、商会的大力支持。同时“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高峰论坛”,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园区招商引资大会”,也作为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西部博览会期间举办活动之一,得到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的大力支持。
“十四五”期间,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提质升级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业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本次论坛及同期展会以全面谋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解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展示川渝两地装备制造业最新成果,以“展+会”模式,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对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观看会议视频回放,请登录:www.mpick.cn/live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