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太和顾问:长三角如何成为人才净流入最高的城市群?

2021-07-16 12:01 6325
据太和顾问司南平台相关数据显示,处于工作年龄的人群,学历越高,人户分离的比例越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处于流动中的人口大多集中在20-60岁,高学历占比也相对较高,越靠近一线城市这一趋势越明显。

北京2021年7月16日 /美通社/ -- 长三角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人才的吸引力远高出国内其它城市群,该城市群的形成壮大,离不开互联网、制造业等大量产业集群的形成。

如今,浙江省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数量高达96家,江苏也有90家。

《2021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中,上海63家;浙江38家,江苏24家,安徽9家。这些企业所支撑起的产业集群,也为长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据太和顾问司南平台相关数据显示,处于工作年龄的人群,学历越高,人户分离的比例越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处于流动中的人口大多集中在20-60岁,高学历占比也相对较高,越靠近一线城市这一趋势越明显。

长三角人才结构(太和顾问)
长三角人才结构(太和顾问)

与京津冀近两年的人才流出相比,长三角因交通、地域及产业聚集等优势,不断聚集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如今已经成为人才净流入最高的城市群,而且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人才流动更为突出。

经济发达,发展均衡

日前,全球城市实验室通过对一个城市的经济能力、文化旅游、行政管理等六个方面的考量,发布了“2020年全球500强城市排名榜单”,中国有39座城市入围,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均进入100强榜单。

长三角城市差异系数(太和顾问)
长三角城市差异系数(太和顾问)

此外,作为我国最知名的民企强省,浙江500强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高达96家,毫无悬念的排名榜首;长三角地区的另一经济强省江苏也有90家入围,排名第二。

7月5日,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了《2021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中,上海63家;浙江38家,江苏24家,安徽9家;其中阿里和拼多多均超过万亿市值。在这个榜单中可以看到,单个城市及省份虽不及北京的100家和广东的72家,但区域聚集性强,发展均衡。整个长三角总共的入榜的城市仍为几个城市群中最高。从各个城市入榜的代表企业不难看出,该区域的重点产业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产业区域聚集性强,人才吸引力大

2017年以来全国约100城先后掀起“抢人大战”,长三角地区的杭州、上海、南京、苏州在这场人才大战中都表现卓越。其实,对于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产业的聚集、城市的基础建设、教育资源、落户政策等都至关重要。

长三角人才学历占比及平均薪酬
长三角人才学历占比及平均薪酬

结合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是长三角乃至所有城市群解决人才净流入的核心。人才的顶层设计需要将长三角人才流动的特征与城市人才集聚、城市综合竞争力、产业布局、人才生态环境等相结合进行规划。这一规划最需要突破的难点恰恰是产业布局。产业布局不仅仅决定了人才的吸引力也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方向。

据太和顾问观察,长三角的人才流动很大程度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比如阿里巴巴、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吸引行业头部人才从而引入中坚人才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在区域内城市间,通过产业和龙头企业对人才流动进行规划将有助于促进地区内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

区域内人才流动大,但一体化仍需加强

上海人才流向主要是杭州、苏州、北京、无锡、南京;

流入杭州的人才主要来自上海、北京、南京;

流入南京的人才主要来自上海、北京、苏州;

除北京外,该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人才流动均为所在城市群内。

上海:

2020年上海GDP规模近3.9万亿、位列全国城市第一。13个行业中上海有5个薪酬位列第一、5个位列第二,其中金融业位列上海各行业薪酬第一。人才流入上海主要因为上海的经济体量大、薪酬水平高,且在疫情防控期间率先提出促进在线经济发展。但与北京相似,由于人口控制和产业转移,上海近几年的人才净流入比例并不高,长三角城市对上海的人才分流作用显著,上海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中,有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合肥、扬州6个长三角城市,合计占比达34.6%。

杭州:

杭州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宜居的人文环境、薪酬有竞争力,因此,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0%、1.2%、1.4%、1.6%,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此外,相比较于上海,杭州的人才来源更加多元。主要是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人才,合计占比15.8%。人才流入杭州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迅速,尤其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行业发展较快。杭州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中,长三角占5个,分别为上海、宁波、苏州、南京、绍兴,合计占比达26.4%。

南京:

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均为0.9%,始终比较稳定,和上述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常住人口增量相对稳定,人才流出逐年下降,但人才流入明显大于流出,主要因为落户条件放宽且电子通信、制造业等行业增长速度较快。根据各市统计局数据, 2020年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的2.8%,其中以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增长最为亮眼。

南京人才流入的前十大城市除北京、西安,全部都来自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达26.37%。而外流的人才一半以上都流向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换句话说南京和长三角的人才互动非常频繁,部分因为南京高校较多,长三角人才为求学向南京集聚,毕业后从南京回流至长三角其他城市。

从国际知名城市群的经验来看,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形成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必然会需要通过相应的产业布局、城市设施和服务供给一体化来有效拉动人才一体化。事实上,相较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人才政策也相对宽松,加之交通发达,为人才一体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提。但是,长三角的重点产业仍存在着较多的重合,普遍存在着人才需求重叠和人才恶性竞争等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市场化机制构建真正能够推动人才一体化的新型治理主体。

消息来源:太和顾问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众号“全球TMT”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