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清洁能源:深耕氢能产业15年,中集“氢”脚步再加速

在氢能领域,中集已经探索和积累了15年之久。中集依靠自身在高压、低温等能源储运产品方面的优势,打造了多种氢能产品解决方案,蓄势待发。

深圳2021年6月8日 /美通社/ --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而在此前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却不太能常见到它。但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阴影再次浮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深入人心,氢能作为绝佳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氢能也有望成为下一个 “主体能源”。

在氢能领域,中集已经探索和积累了15年之久。中集依靠自身在高压、低温等能源储运产品方面的优势,打造了多种氢能产品解决方案,蓄势待发。而“双碳”目标背景下这波给氢能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势

中集安瑞科副总经理、氢能小组负责人杨葆英表示:“现在氢能发展势头前所未有得快,企业生怕赶不上,但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令人兴奋。” 

全球为何“氢”热:氢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解”

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制定相关政策,将氢能列为国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热潮。

目前正着力研究氢能的行业专家郑贤玲表示,在碳中和战略目标框架下,国家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势在必行。而氢能作为100%清洁能源,首先零碳排放;其次是可实现能源互补,可作为电、热、气转换的媒介,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有效途径;三是应用场景广泛,可应用于交通、工业、民生、发电等众多领域;四是储能优势明显,具有储能密度高、周期长、环保无污染、电能质量高等特点。

“基于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氢能将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解’,同时也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有望成为下一个‘主体能源’。”郑贤玲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2019年,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氢能未来定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5%。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万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每年520万辆。 日前,中石化也宣布,要在全国建成1000座加氢站。作为行业观察家,郑贤玲与杨葆英的判断一致:“更多的参与者入局,大型国企高度重视并加快投入,氢能产业的推广速度可能比原来的行业预测要更快一些。” 

石家庄气体机械公司生产的高压氢气运输车
石家庄气体机械公司生产的高压氢气运输车

15年耕耘等风来:深耕布局氢能上下游产业链 

氢能产业即将驶入快车道,风口来了。但在这之前,中集已经在氢能产业深耕了15年之久。 早在2006年,中集集团旗下中集安瑞科基于对清洁能源管理的能力和能源趋势的判断,开始涉足氢能储运技术研究与制造,并承担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氢站氢气运输车和2013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液氢储存装备任务。其产品和服务涉及氢气储存、运输和加注核心装备,拥有包括20-30MPa高压氢气管束运输车、加氢站储氢瓶组、加氢车、液氢储罐、隔膜压缩机、加氢机、35MPa三型瓶和70MPa四型瓶等核心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供氢系统设备制造商。

作为天然气储运装备的龙头企业,中集安瑞科在高压以及低温气体储运装备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实力强劲,对于同样需要高压或者低温储运的氢气或者液氢来说,其技术研发和迁移路径是相似的。 

多年来,中集安瑞科已经对氢能的上下游链进行了延伸布局,提前落子。比如中集安瑞科旗下的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简称“石家庄气体机械”)在高压氢气储运方面积累多年。“我们已经已有成熟的20 MPa高压氢气运输车产品,未来会研发更高压力的长管拖车和储氢瓶组,更快进入市场。”石家庄气体机械总经理张中强这样告诉我们。 虽然氢气运输方式众多,但我国主要以气氢拖车运输、气氢管道运输和液氢罐车运输三种运氢方式为主。其中长管拖车运输为当前主流运氢方式,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氢气密度很小,而储氢容器自重大,所运输氢气的重量只占总运输重量的1~2%。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圣达因”)总经理许志泉的判断是:在大规模运输上,高压气氢的运输效率远低于液态氢,液态氢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他介绍,氢在液态状况下的体积仅为气态状态下的1/800,液氢运输效率极高。但是,氢的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温度低至-253摄氏度氢才能被液化),液化和低温储存成本都很高,技术研发难度大。 “除了已有的氢气高压储运和液氢储罐技术,中集安瑞科在涉氢的产业链其他方面也早有谋划”,中集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简称廊坊集成)总经理李俊芳介绍说,在2013年廊坊集成专门组织团队前往欧洲考察,专项考察了德国的燃料电池、氢气压缩机、氢气阀门等技术和产品,并于2015年正式向中集安瑞科控股公司申报了氢能业务立项的申请,同时完成了加氢站的整体技术设计,氢气报警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在2018年廊坊集成成为中集安瑞科氢能业务的主承接单位。

中集圣达因公司生产的液氢运输槽车行业领先,多次保障航天液氢储运任务
中集圣达因公司生产的液氢运输槽车行业领先,多次保障航天液氢储运任务

机会只垂青于做好准备的人。 得益于中集安瑞科多年在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液氦等低温深冷工业气体领域的积累,该公司旗下企业拥有很强的液氢储运技术基础,其低温罐箱、液氢运输槽罐等清洁能源核心装备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曾多次参与国家级液氢储运任务,为将来氢能大规模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氢能知识产权和行业标准方面,中集也积淀深厚。目前中集安瑞科在清洁能源领域拥有国内授权专利617项,发明专利79项。其中中集圣达因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的奥氏体不锈钢深冷容器应变强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奥氏体不锈钢制深冷容器已逐渐取代传统深冷容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而中集安瑞科“圣达因”作为国内首个完成应变强化项目的低温装备企业,也将引导该领域的行业标准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方向。 截止目前,中集安瑞科在清洁能源领域已主持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28项、参与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24项。目前正在主导起草的国家及行业标准4项、参与起草的5项。 但是此前由于技术和成本以及市场规模的限制,氢气大规模制造、压缩、液化、储运、加注技术难度大,导致制氢、用氢成本较高,因此氢能的应用推广较慢。氢能业务收入此前在中集安瑞科的整体营收中占比不大,但是关于氢能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战略研究一直在坚持进行。 过去几年,经过技术发展、产业化初期的探索以及海外技术的逐步扩散,氢能在国内的发展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产业链具备了雏形,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从颁布行业技术规划,到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再到《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正式列入能源范畴,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氢能发展成熟度和长期发展方向的肯定。 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不断加快推出氢能产业政策,对氢能产业的支持更为细化和明确,在基础研究、产业引导、示范运营以及整车补贴等方面对燃料电池及氢能产业予以全面支持。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中集安瑞科与合斯康合资国产化车载四型储氢瓶
中集安瑞科与合斯康合资国产化车载四型储氢瓶

中集近一年“氢”脚步密集 竞逐万亿氢能市场

为了这一天,中集已经默默地储备了15年。随着氢能产业的春潮涌动,氢能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即将开启。中集管理层也迅速调集资源,集中炮火瞄准氢能产业的城墙口,重点进攻氢能的“储运加”装备制造领域,同时抛开单纯的产品思维,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在这场10万亿的蓝海竞争中率先“卡位”。 “当前中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股东结构也对我们的业务体量和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中集相继进入了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化食品等行业,并且在其中20多个细分品类做到了世界冠军的地位,成为所进入行业内令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中集形象。”中集集团副总裁、清洁能源业务牵头人李胤辉说道。“在麦伯良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管理层一直在寻找和思考中集未来增量的业务到底在哪里。”那中集进入新行业或者重点加码某项产业的投入的原则是什么呢? “我们寻找增量业务的原则是:一是发挥好中集已有的产业优势,不断在已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上创新提升;二是拟进入产业的体量要足够大,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国家需要的、倡导的,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李胤辉表示。很显然,氢能就是其中很合适的一个业务。“这场氢能能源革命竞赛,中集积蓄了15年的发展力量,拥有先发优势,相信中集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如果机会抓得好,可以支撑中集再造一个中集安瑞科甚至中集集团的业务体量。”郑贤玲畅想到。 因此,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加码,中集在氢能领域发展的“步点”也越来越密集。特别是在近一年中,中集集团以及中集安瑞科在加快氢能产业布局的方面动作频频,显示出强大的决心。

2020年8月,中集安瑞科与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宝武清能)正式签署入园协议。根据协议,中集安瑞科将作为首批入园企业将入驻宝武吴淞氢能产业园,双方将围绕上海市氢能发展规划,共筑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打造氢能产业“一园两廊”的发展模式。 

IV型储氢瓶为当前最先进的车载储氢技术路线
IV型储氢瓶为当前最先进的车载储氢技术路线

2021年3月初,中集安瑞科宣布与Hexagon Purus AS(合斯康)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两家合资公司,计划建立年产能约为10万个车载储氢瓶的生产线,将国际领先的车载IV型储氢瓶国产化。 2021年3月31日,中集董事长兼CEO麦伯良在《集团年度工作报告》中将“聚焦物流装备、清洁能源两大主题”列为2021年集团年度策略主题及关键行动。报告提出,清洁能源产业作为中集的战略新兴业务,中集将充分把握全球及国家清洁能源发展趋势下的机遇,着力构建清洁能源领域的生态圈,积极探索和发展氢能、海上风能等清洁能源业务。 2021年4月,中集集团特殊时期决策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扩大)专题学习会也专门邀请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开展主题为《瞄准碳中和,推动碳达峰》的专题讲座,中集管理层以及集团总部各部门以及各板块、直管企业人员参会学习。张希良教授在学习会上也重点介绍了氢能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

2021年4月22日,中集安瑞科获得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车载供氢系统(包括车载储氢瓶和瓶组供氢系统)订单,发力布局氢能重卡市场,并稳步推进氢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落地。

2021年5月27日,中集安瑞科旗下子公司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启动焦炉气制液化天然气(LNG)联产氢气项目,进军清洁能源产业链上游,打造资源+储运+应用的端到端示范性产业生态。 项目位于辽宁省营口市,一期预计年产12.5万吨LNG和2400万m³氢气,预计最早将于2022年三季度投产。

中集发力布局氢能重卡市场,并加紧研制智能加氢机
中集发力布局氢能重卡市场,并加紧研制智能加氢机

前期立足“储运加”拓展业务 后期探索一体化运营服务

中集安瑞科是中集集团旗下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板块的主要经营体,因此,中集清洁能源战略,尤其是氢能产业的发展重任,大部分落在中集安瑞科的肩上。 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晓虎表示,公司将紧跟国家清洁能源产业政策步伐,应用资本运作手段,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资合作,抢占氢能产业制高点,前期立足“储运加”拓展业务,夯实发展基础,后期探索一体化运营服务。 据介绍,在氢能储运方面,中集安瑞科将根据市场需求拓展35MPa III型储氢瓶市场业绩,其次深入推进与合斯康的合作,将IV型储氢瓶国产化,占领国内IV瓶制高点。此外,中集安瑞科还将继续针对更高效的30MPa氢长管拖车(管束箱)和 99/103MPa高压储氢装备进行研发试制并且启动液氢储罐技术研发储备。 氢气作为新能源,其未来的应用场景涉及到交通领域、氢电储能领域以及能源领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以往的能源燃料性质,而且在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跨领域综合应用。例如科技部与山东省规划的“氢进万家”,已涵盖制造业、能源、交通、储能以及民生等方方面面。面对这样的综合应用需求,单纯的产品制造和服务已经力不从心,基于产业联盟、产业生态的项目性质的整体化解决方案是氢能产业未来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在氢气加注方面,中集安瑞科将抢抓氢燃料电池产业导入期市场机会,继续加大加氢机研发力度,特别是智能加氢机的研制。除此之外,中集安瑞科还与国内氢能源产业示范区、一线氢能源产业链导入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建设示范性加氢站。在氢加注的核心零部件方面,中集安瑞科将深化国际合作,计划与国际领先的氢能关键零部件(如氢阀门)企业合资,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一步降低氢气加注设备成本。 杨晓虎介绍,中集安瑞科计划继续升级氢能储运加核心装备;同时向上延伸探索介入工业副产品制氢,降低制氢成本,进一步孵化氢能种子业务;在下游的服务端,中集安瑞科将继续在一线城市圈落地加氢站运营示范项目,并通过建设加氢示范站进入氢能贸易服务运营领域,不断扩大中集氢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结语:中集积极参与氢能源时代变革 立志铸就伟大企业

人类自从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探求更大规模、更清洁、更高效、更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能源的方式。甚至可以说,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决定了人类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限。而纵观人类商业史,从通用电气的电灯到奔驰的汽车,从微软的操作系统到苹果的智能手机,伟大的企业总是在积极推动和参与时代变革的机遇之中诞生。 面对氢能革命时代机遇,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中集氢能业务的未来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消息来源: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股票:
HongKong:3899 Shenzhen:000039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能动
微信公众号“能动”发布全球能源、化工、采矿、动力、新能源车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