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第四届“国丝汉服节-唐之雍容”成功举办

2021年4月24日–25日,第四届“国丝汉服节-唐之雍容”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国丝汉服节包括展厅导览、专题讲座、文物鉴赏、汉服之夜、银瀚论道等活动,同时还有设置手工艺集市、游园活动、以及“国丝十景”打卡互动等,可谓是精彩纷呈。

杭州2021年4月28日 /美通社/ -- 2021年4月24日–25日,第四届“国丝汉服节·唐之雍容”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国丝汉服节包括展厅导览、专题讲座、文物鉴赏、汉服之夜、银瀚论道等活动,同时还有设置手工艺集市、游园活动、以及“国丝十景”打卡互动等,可谓是精彩纷呈。

4月24日上午,中国丝绸博物馆为广大汉服同袍安排了展厅文物导览。由讲解员李梦晴为观众介绍唐代的立狮宝花纹锦、蓝色菱纹罗袍等服饰文物,并带领大家参观敦煌莫高窟322窟复原窟。在非遗馆的展览中,由讲解员盛彦珺专门讲解了唐代花楼织机。最后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薛雁老师,也是本次汉服节配套展览《胡汉之间--唐代丝绸服饰展》的策展人,带领观众参观展览。

4月24日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别邀请了纺织服饰领域的三位专家学者向各位汉服同袍分享他们在唐代纺织服饰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先生、中国美术学院郑巨欣教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分别作了题为“玉钗头上风:唐代特色首饰琐掇”“正仓院与唐代染织”“唐代考古中的服饰发现”的专题讲座。扬之水先生以诗词与实物的结合为线索,通过钿筐、春幡、步摇三组实例,约略展示唐代首饰的造型、纹饰与工艺特色。郑巨欣教授的讲座让观众们了解到,在漫长的日本染织史上,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染织物是7~8世纪制作的,被称作法隆寺织物和正仓院织物的染织群。其中,多达18万片的正仓院织物不仅纹样蕴涵西方的异域风情,而且色彩华丽,织法繁复多样。时至今日,它们仍在讲述着日本染织古典全盛时期的辉煌。赵丰馆长分别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青海都兰热水和血渭大墓及其它吐谷浑墓、陕西扶风法门寺、新疆和田布扎克(于阗)考古遗址以及日本正仓院的藏品切入,为观众解读唐制汉服。

4月24日下午的文物鉴赏是“国丝汉服节”的特别环节。国丝邀请了部分参与活动的汉服同袍进入鉴赏室,在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近距离观赏文物服饰。同时我们也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让更多对服饰文物感兴趣的观众通过网络“走近”文物,欣赏细节之美。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师弥卓君老师为大家讲解花卉纹锦半臂与团窠宝花纹锦半臂。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薛雁老师带领观众鉴赏斜襟联珠团花绫袍和绫地风帽。

甘薛雁老师带领观众们鉴赏文物
薛雁老师带领观众们鉴赏文物

4月24日晚上举办的“汉服之夜”是本次国丝汉服节的亮点。国丝从报名的20多支汉服团队中挑选出6个团队,分别是花朝记、乔织、山涧、踏云馆、陶冶、阿勒克什乐队、锦瑟衣庄,还特别邀请扬眉剑舞团队共同为观众带来以唐代为背景的情景剧演出。在观众欣赏精彩纷呈的演出的同时,各汉服团队也分享了在服饰上的理解与设计。本次汉服之夜特别邀请汉服爱好者千里尘作为主持人。在汉服之夜的最后,赵丰馆长表示他最早研究丝绸史就是从唐代开始的,国丝汉服节的特色就是学术性,今天能够看到这么多考据严密的唐代服饰工艺呈现在观众面前,他感到非常高兴。通过情景剧的形式,不仅看到大唐风貌,也感受到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交融和丝路精神。

花朝记团队《画梦千年》
花朝记团队《画梦千年》

4月25日上午举行的银瀚论道是国丝为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们提供的一个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学者以及汉服研究团体和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发表资料新见及研究心得。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线上线下同时发起了“国丝十景”的活动,还专门设计了汉服节户外装置艺术,供观众拍照留念,提供汉服租售、传统手工艺市集等配套活动,供观众们体验与互动。

汉服节户外装置艺术
汉服节户外装置艺术

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秉持让文物活起来,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为观众带来鲜活的文物体验和感受。下一届国丝汉服节·晋汉风流将于明年准时与观众见面。

 
消息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知消
微信公众号“知消”发布全球消费品、零售、时尚、物流行业最新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