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3月18日 /美通社/ -- 3月17日,由极飞科技主办的“数字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极飞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与创新官员董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伙伴关系顾问陈孚、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吴琼出席论坛,共同探讨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现场,极飞还发布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商务部主管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担任指导单位。
农业与科技结合 消弭数字时代鸿沟
在开场致辞中,朱旭峰表示,“数字化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更好巩固消除贫困成果、努力实现零饥饿目标,以及应对粮食生产对气候与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着积极作用。”
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认为,在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人类对粮食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之下,无人化技术是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力量。从技术和产品角度出发,彭斌将农业无人化比喻为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他说:“一开始我们只能依靠人力来扫地,然后就有人发明了吸尘器作为辅助工具,而最终的目标则应该是由扫地机器人自己来完成清洁工作。未来,广袤的农田里也会布满这样的机器人。”
在报告发布环节,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对《极飞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分享极飞用责任担当推进数字农业落地的故事。报告创新性地以“极”字为主线,串联起“极致创新”、“极聚力量”、“极飞卫士”、“极时行动”、“极荟价值”五大篇章,阐述了极飞从引领农业产业变革、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应对疫情危机等多个方面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相关举措和关键成果。
作为世界领先的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极飞以“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将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遥感无人机、农机辅助驾驶设备、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等六大创新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极飞已经将6万多台农业自动化设备铺设到了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田间地头,服务超过931万农户、7.8亿亩次农田。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也让人们以更加智能高效、轻松简单的方式管理农田,提高收入。
此外,极飞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保障问题,通过降低自然灾害、病虫草害和低效耕作导致的粮食减产,减少粮食作物损失约821万吨,可满足1642万人口一年的粮食需求。
报告还批露了极飞在农药减施、节水降碳、保护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责任绩效。数据显示,极飞依托于行业首创的精准变量喷洒技术,帮助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减少了45363 吨农药化肥使用量,减缓土壤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等问题;同时还节省农业用水1539万吨,这意味着20万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得到了保证。通过利用无人机、无人车等电动智慧农业设备代替传统燃油农机作业,极飞也助力降低碳排放76万吨,相当于种树1032万棵。
在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点评道,“作为一家扎根农业、深耕农业、服务农业的科技企业,极飞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造着经济、环境、社会综合价值,也使自身的责任竞争力不断提升。”
极飞对话何帆、李开复 解读农业技术革命
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到何帆教授与李开复博士两位嘉宾,围绕技术变革、农业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别与极飞开展了两场关于“科技创新如何重塑农村经济”的高峰对话。
对于推动农业技术变革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李开复博士认为,“农村是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应用落地的最好场景。农业生产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例如播种、施肥和撒农药,都是可以被AI所取代的。而极飞正在普及推广的‘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物联网’技术群,在未来将有效弥补农业劳动力的不足,同时还能帮助农民进行精细化的农田管理和生产经营规划。农民可以知道每一块田地、甚至每一株作物该喷洒多少农药、用多少水。”
谈及中国农业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何帆教授表示,“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农业是未来行业布局的一条投资主线。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边缘化、空心化成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未来农民的身份标签很有可能会逐渐消失。”
构建一个满足人类未来100年发展需求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极飞深耕农业的终极远景;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极飞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解读。用极致创新改变传统农业,用企业责任感推动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极飞,将持续携手政府、员工、用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应对饥饿贫困、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