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打造世界一流考古学科体系

2020-12-23 17:40 5508
近几年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运用古DNA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在考古领域驱动许多重大进展,引领科技考古潮流。

北京2020年12月23日 /美通社/ -- 2020年,吉林大学考古DNA科研团队在古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首次对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及黑龙江流域近6000年时间跨度下连续的古代人群进行全基因组高精度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的古人群互动,更科学、客观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将现代基因分析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中,已经成为国际考古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热点方向 -- 分子考古学。它在解决人类的起源与迁徙、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以及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重大考古学问题上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科技考古的重要手段,古DNA研究面临着样本时间跨度大,古DNA保存困难、易污染,测序复杂等问题,不断提升古DNA研究技术水平,运用科学技术提供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对中华文明探源有重要意义。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引领科技考古潮流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是国内科技考古研究的前沿阵地,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文物局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重点科研基地。

早在1998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就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成立国内首个考古DNA实验室,开展有关古代DNA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DNA考古研究的逐步深入,古DNA实验室已初步建立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古代DNA基因库,已有超过万例的古人类、古动植物样本,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古DNA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同时,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打造了领先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能实现在9.64小时内完成全基因组分析,48分钟完成全外显子组分析,基因数据处理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近几年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运用古DNA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在考古领域驱动许多重大进展,引领科技考古潮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启动丝绸之路(丝路)研究计划,对丝路沿线不同时期的动物样本开展全基因组分析,根据其遗传结构的变化规律,重构了家养动物群体交流的时空框架,展现了丝路大通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更多历史细节;测定和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古小麦全基因组序列,提出小麦的扩散路线,探究现存小麦地方品种的栽培起源,扩散和遗传改良;同时古病菌DNA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事实参考依据,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稳固了中国考古领军高校的地位。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考古学科体系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沿革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科发展。1972年,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在吉林大学创立考古学专业,吉林大学考古学者代代相传,不断打造我国最强的考古学科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考古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学术重镇。2017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考古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学者们多年来在北方边疆地区先秦考古、高句丽渤海考古、辽金元考古等北方地区的研究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推动了北方地区文明化进程,并大力推进建设以田野考古为基础、以学科交叉为支撑、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导向的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研究。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致力于推动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同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区域覆盖东北亚、东亚,远及西亚、欧洲,借鉴国外先进学术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科体系。

我国考古学与人们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正迎来黄金时代。未来考古学的发展将走向研究方法更科学化、研究手段的更现代化,研究视野更国际化,研究成果更大众化。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作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将本着夯实基础、突出优势、彰显特色、把握前沿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中国考古研究、以边疆考古为依托的外国考古研究、以学科交叉为支撑的科技考古研究、以出土文献为材料的文字考古研究、以文物保护为导向的文化遗产研究、以文化传播为已任的博物馆学研究,以新规划、新理念,融入世界、面向未来,共同谱写考古学新篇章。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众号“全球TMT”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