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浪潮:存储趋势之极简架构,由《金刚川》导演多合一想起的

2020-11-27 18:04 6774
为什么出现越来越多的多合一?主要是因为速度、便利、成本等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大多数人需要的是一个方便易用、成本节省的通用平台。这篇文章是浪潮近日看到新华社报道电影《金刚川》启发的。

北京2020年11月27日 /美通社/ -- 存储领域的极简架构指的是一个存储平台,一个数据中心。它的含义很丰富,如:一套软件栈支持多种介质,或者一套软件栈支持多种存储服务接口,例如文件、块、对象、大数据。

为什么出现越来越多的多合一?主要是因为速度、便利、成本等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大多数人需要的是一个方便易用、成本节省的通用平台。这篇文章是浪潮近日看到新华社报道电影《金刚川》启发的。

《金刚川》电影,5000人如何协同工作

《金刚川》剧组只有3个月制作周期,三位导演、三个团队,他们是如何带领全剧组5000人完成了这份“多合一”的工作呢?

新华网2020年10月24日有篇文章《金刚川“多合一”导演团队如何分工》有详尽的介绍。

看得出来,这个任务极其艰巨,每个导演的价值观、叙事方式、拍摄风格、偏好等都不一样,如何让电影呈现为一个整体,并且尽可能顺畅、无违和感,其中大量的沟通工作,妥协、权衡,相互补充和成就是必不可少的。

类似这种,为了快速上线,或者宏大叙事下单个导演或单个剧组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的创作采用这种方式,甚至形成工业流水线的模式。

多合一  成为产业趋势

如下图所示,分别是便携式播放器、专业相机或摄像机,以及手提电话。以往我们外出,如果我们有这三种需求,恐怕需要背包来专门伺候它们。因为便利,它们合成了手机,而且手机还有很多的其他功能合成进来,钱包、计算器、闹钟、时钟、阅读、娱乐、交友等。现在除了对音质、影像、通讯等有着严苛要求的专业人士还在分别购买各个设备,大部分人都一部手机走天下了。


当这种多合一同时兼具便携、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而且性能还不错时,对于以往的产品是颠覆性的变革,例如苹果手机 vs. 诺基亚手机。

数据存储领域的“多合一”趋势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数据爆炸式增长,多样化数据推动存储朝着多合一架构方向不断演进。在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两大存储主流领域,多合一架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其一,集中式存储 SAN和NAS的统一。

我们先来看集中式存储,2007年,EMC为了阻击NetApp的增长,在市场策略、组织架构都做了调整,基于中端存储CLARiiON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统一存储Celerra NS 产品线,集成了NAS(网络附加存储)、iSCSI和光纤通道连接的存储服务。其实就是CLARiiON存储+ Data Mover(NAS网关) + Control Station(控制终端)的松耦合架构,和旧的Celerra没有太多的不同。不过,大约在2009年后,EMC推出了Virtual Data Mover(简称VDM),虚拟机版本的NAS网关,之后又有了容器版本的VDM。

之后,SAN+NAS这种统一存储的方式,成了集中式存储的标配,几家大的存储公司都有相关的产品。

支持统一存储SAN+NAS方式的,还有浪潮存储的全闪HF系列,AS系列,如HF5000G5,HF6000G5,AS5600等。

其二,集中式存储领域混闪和全闪的统一。

2010年~2013年,是闪存阵列初创厂商大放异彩的时候,例如Violin Memory、Pure Storage、Nimble Storage、SolidFire、Texas Memory Systems(简称TMS)、XtremIO。

回顾这些闪存公司,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2012年5月,EMC收购XtremIO(成立于2009年) 。EMC公司总裁ChadSakac声称,XtremIO将成为EMC发展历史上最快突破年销售额10亿美元大关的产品。

2012年8月,IBM收购TMS,产品系列改名为FlashSystem。

Violin Memory成立于2005年,2013年上市,2016年宣布破产,技术上可能缘于它的性能很好,但传统阵列的基础功能和高级功能,它实现得较为缓慢。

而成立于2009年Pure Storage在功能完善上迭代较快,后来居上,2015年上市。

SolidFire成立于2010年,2017年8月被NetApp收购。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厂,更多地采用其原有的产品架构,通过替换为闪存介质,并针对闪存进行性能优化。

出现这种混闪和全闪统一的趋势,可能的原因如下:介质发展、软件栈优化使得原有架构得以老树发新花,在保持原有丰富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大幅提升,逼近甚至超越专门的全闪存;另外,经过多年市场的磨合、验证、优化,稳定性、可靠性、使用习惯、服务和运维习惯、包括与原有系统的兼容(例如跨代容灾)等诸多因素也成为用户逐渐青睐采用与混闪同一软件栈的全闪存存储。

浪潮的集中式存储HF/AS系列,便是一套软件栈来支持混闪存储、全闪存储,包括HF5000G5、HF6000G5。

其三,分布式存储 文件、块和对象等存储服务的统一。

比较典型的是VMware vSAN。2020年,VMware和NetApp先后发布了三合一的新特性或路标。例如,VMware vSAN 7.0提供了原生的NAS服务– Virtual Distributed File System,这一新特性其实也并不意外。

早在2015年8月28日,VMware存储和可用性业务部门的CTO Christos Karamanolis就在其文章《VMware and theFuture of Storage and Availability》中表明了VMware vSAN的野心:要打造融合存储平台,不只是支持vSphere的块,还要支持容器、文件,甚至对象(如Rest API)。


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多合一”典型代表还有其他厂商,但绝大多数只是二合一。

浪潮分布式存储从五、六年前,就坚定地走多合一的道路,没有走弯路。这套分布式存储就是AS13000分布式存储,能够在分布式存储集群最小节点数(也即3个)的情况下,同时支持文件、块和对象的接口。如下图所示:


随着三合一、多合一的趋势被更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存储厂商也在往这个方向前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厂商支持的所谓三合一或多合一,其文件接口并非原生的NAS,而是对象网关,或者HDFS方式,的简单文件接口,缺乏主流NAS的功能,如权限管理、限额管理、快照等基本功能。

为什么企业级存储服务要多合一?

具体而言,为什么企业级存储服务要多合一?有如下四个优势:

其一,节省成本,方便运维。数据猛增,用户的运维复杂度越来越大。一个平台支持多种服务,可以减少因不同存储孤岛而增加的运维工作量。另外,还能在数据共享上提高效率,减少数据流动。例如,浪潮的分布式存储AS13000能够在不增加数据副本的情况下,支持多协议下同一数据源的不同协议的访问,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为客户多维度利用数据产生了便利。。

其二,硬件发展迅猛,减少了多合一带来的不利影响。多合一要发挥好,需要做一些平衡。随着介质、硬件的发展,包括闪存盘、网络如RDMA和NVMe Over Fabric等的发展,能够抹平因平衡带来的影响。

其三,符合数据中心的云化、容器化趋势。用户本地数据中心私有云化、容器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迫使一个存储平台必须支持多种业务、多种场景,而不同的场景所需要的服务接口是不一样的。

其四,满足智能化的趋势的需求。存储的管理越来越智能化,存储系统逐渐可以在内部根据业务动态需求做资源的调度,更好的发挥不同介质,不同接口下存储使用的效率。

未来存储趋势探讨

随着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推陈出新,会对存储产生新的挑战,在某些细分场景,可能会催生出专有的存储。不过,主流存储平台的发展方向,浪潮认为仍是多合一。

未来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会统一吗?有这种可能,例如集中式和分布式殊途同归,共同迈向分布式全闪存 。但走向统一还需要一段时间,技术上需要类似高速网络且低延迟的技术如RDMA、NVMe Over Fabric等大规模普及(包括成本降低),技术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例如生态成熟、用户使用习惯的顺利迁移等等。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指正。感谢李铮鋆、李华伟等提供的建议。

本篇文章的一些索引:

1、新华网《金刚川“三合一”导演团队如何分工》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10/24/c_1126651006.htm

2、Christos文章网址如下
https://blogs.vmware.com/virtualblocks/2015/08/28/the-software-defined-storage-platform-of-the-future/

3、DELL EMC PowerScale和PowerStore
https://www.delltechnologies.com/lv/storage/powerscale.htm#share
https://dl.dell.com/topicspdf/pwrstr-hcg_en-us.pdf

4、乐生活与爱IT 《面向未来的软件定义存储平台》
https://mp.weixin.qq.com/s/3WYCKCFS8mzOj-pGuOt_Ig

5、浪潮存储
https://www.inspur.com/lcjtww/2526546/index.html

消息来源:浪潮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全球TMT
微信公众号“全球TMT”发布全球互联网、科技、媒体、通讯企业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并购消息。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