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1月12日 /美通社/ -- 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之时,第四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如约而至,目前,自10月初开放注册以来,吸引来自全球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86000余名师生参与,以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架设“民心桥”,推动“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本次活动于2020年11月9日在重庆正式开幕,并将于11月24日落下帷幕。
本届活动以“携手同心•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际科学院组织科学教育项目(IAP SEP)、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ECOSF)、非洲科学院联盟(NASAC)为活动支持单位。活动首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聚集各方优质资源,通过科技学习、科教论坛、大师报告、科技工作坊与科学秀、各国文化日等一系列精彩线上内容,为师生们打造一场线上国际科技文化嘉年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强化资源供给。聚焦易获取、广参与目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科学教育实际,在为各国师生精选健康教育、工程设计、科学影像、交通工具和智能机器人等五项主题的百余套科技课程、科普视频和图文资料基础上,安排50余场知名院士专家科普报告、科学讨论会和科学实验演示,促进科学家与青少年的交流互动;联合新加坡、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多国科教机构力量,开展20余场科学工作坊和科学秀,让师生在玩乐中转动科技神奇多面体;举办三场科教论坛,邀请来自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黑山教育部等十五位国际组织官员和行业知名专家共话各国发展现状,擘画科技教育美好蓝图。
二是深耕文明互鉴,增进理解互信。紧扣文明多样性内核,突出文化元素与议题设置的融通结合,创新采用线上线下OMO模式,为深化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的互通、互信、互鉴增添动力。制作60场全景漫游和直播节目展现“一带一路”沿线科技人文实况;举办“一带一路”文化汇,发动参与活动的师生生动展示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在线互动;组织“赞我的国家”线上分享,引导各国青少年以小主持人身份实地讲解本国名胜、美食、特产和校园等,描绘一张张“国家名片”,让“一带一路”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三是聚焦全球抗疫,恪守命运与共。为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本届创客营在健康教育、工程设计2项科技课程主题中,增设抗疫内容,如组织沿线国家师生动手实践,编写新冠疫情防护指南、设计建造方舱医院模型等。师生们将自己编写的疫情防护指南张贴于校内及居民生活场所,走上街头派发疫情知识科普传单,带头践行五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通过点滴行动,感染周边人群,积极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四是以人为本,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关怀感染沿线国家师生,培养其知华友华的真实情感。本次活动内容设计充分调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师生对科技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活动开展中让师生、各国科教组织成为主角进行充分创作和展示,招募国内学生志愿者及时为国外师生答疑解惑,用中国式温暖弥补线上活动的距离感。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名学生Umer Kashuf说,线上平台学习使她受益匪浅,丰富的视频图文学习资源开阔了她的视野,通过与各国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她对科学的热爱。来自塔吉克斯坦的Ikrom表示志愿者的帮助让她感受到真诚和温暖。
风雨同舟,大道不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第四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及时调整活动形式、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奏响了团结合作、共抗疫情的主旋律,唱响了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时代强音。本届活动也将继续因时因势创新手段和内容,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