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2020年11月8日 /美通社/ -- 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谓是亮点齐放、精彩纷呈。作为引领全球农业创新的作物科学企业,拜耳作物科学不仅带来创新、可持续、数字化的综合农业解决方案,还在现场展示了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上海联合开展的“拜耳更多水稻”病虫草害全程解决技术示范成果,同时宣布了拜耳2021年“Better Farms, Better Lives”20万湖北农户捐助计划。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Alfonso Alba出席了活动并表示:“在华60年来,拜耳与中国农业同发展、共繁荣,以切实行动践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随着中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拜耳将持续凝聚全球创新资源,为中国提供创新产品和方案,开发立足中国农业发展的创新商业模式,深入服务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同时,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拜耳将与中国同行、共赢、共担,坚定不移为保障中国农业生产、服务中国种植者、积极探索本地化合作交流提供可靠、稳健的助力。”
为中国量身定制,水稻病虫草害全程解决技术示范成果展示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拜耳始终致力于将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引入中国。在农业领域,拜耳积极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与全国农技中心和各级植保系统合作开展以点带面的植保农技推广,实现农药减量、农业提质增效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2020年,为探索水稻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模式,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拜耳作物科学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农技推广中心、崇明县农业委员会及崇明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拜耳更多水稻”水稻病虫草害全程解决技术示范和试验,探索通过科学用药、三防两控的基本方针,防治本地化的病虫草害,助农轻简化栽培。
“拜耳更多水稻”上海市崇明区试验示范项目结合了水稻全生长期的精准测报。探索试验数据显示,“拜耳更多水稻” 能够防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三大病害,系统解决草相群落难的问题,比常规方案减少用药次数1-2次,减少用药量20%-50%;此外,依托拜耳杀菌剂拿敌稳®的调节作用,“拜耳更多水稻”从出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方面改善水稻米质。结果验证了“拜耳更多水稻”方案农药用量和次数“双减少”、水稻品质和产量“双提高”的提质增效核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在中国上市的拜耳新一代专利双酰胺杀虫剂国腾®也参与了“拜耳更多水稻”崇明区探索试验。国腾®的有效成分为四唑虫酰胺,具有杀虫活性高、快速停止取食、持效期长、安全性高的特点。目前,国腾®已在甘蓝上取得登记,计划将登记在多个大田和果树蔬菜作物上。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姚朔表示:“作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忠实伙伴,60年来拜耳始终活跃在中国农业领域,长期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新技术,为农民提供水稻、小麦、玉米、果蔬等多种作物的综合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未来,拜耳将持续引入创新型产品、技术和服务,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和数字化进程贡献力量。”
防疫助农,拜耳小农户捐助项目走进湖北
湖北省是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湖北襄阳地区在今夏遭受了洪涝灾害。双重灾害导致当地小农户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
进博会上,拜耳作物科学宣布2021年“Better Farms, Better Lives”拜耳小农户中国捐助计划,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万湖北襄阳农户,提供绿色防控植保产品,同时开展安全用药培训,旨在提升当地农户种植水平,增产增收,改善生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种植者带来了供应挑战。对此,拜耳在6月在全球范围内践行“Better Farms, Better Lives”助农系列举措,计划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00万小农户捐赠种子和植保产品,赋能小农户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持续挑战。
在华60年来,拜耳立志与中国农业“同发展、共繁荣”,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第一时间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复工复产稳定供应、服务农户农资下乡等实际行动为农户提供帮扶和支持。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Alfonso Alba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拜耳‘Better Farms, Better Lives’小农户捐助项目计划将在中国实施。小农户至关重要,他们为全球数十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小农户的农业生产能力带来更多挑战。作为拜耳集团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拜耳致力到2030年改善全球发展中国家1亿小农户生计,促进小农户生产经营的中期恢复与长期适应力。”
拜耳植根中国农业60余年,不断推进创新性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应用,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品质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未来,拜耳将秉承“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愿景,继续深耕中国农业领域,为中国提供创新、可持续、数字化的综合农业解决方案。同时,借力当下进博会搭建的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拜耳期待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服务中国农民,助力中国农业,共同促进中国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