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1月4日 /美通社/ -- 近日,盛世景集团14周年庆暨投资策略会于北京古北水镇盛大举行,集团董事长吴敏文先生以《行稳致远,大有可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吴敏文站在机构的角度分享了过去一年对宏观政策和股权投资的思考。他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意味着挑战,更意味着机遇。2020年,中国预计将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虽然短期内,我们要朝乾夕惕,但长期而言,必是百业俱兴。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正是各类金融机构发挥融资、投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好机会。无法把握时代机遇、拥抱改革的机构,很可能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吴敏文比喻道,PE机构在股权大时代里是“披荆斩棘的哥哥”。PE机构的职能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和创新。目前,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VC/PE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的渗透率超过90%,投资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大,VC/PE机构已经成为股权大时代中资产配置的引领者。
以下是部分观点详录:
股权投资大时代
2020年我国社融总增量预计超过30万亿,是改革开放40年里最高的一年,但截至今年9月底社融总规模中直接融资占比只有20%,股票融资占比只有2.7%。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是国家在平衡稳经济和降杠杆后做出的战略选择,是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全球进入低利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正当时。
吴敏文认为,当前的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是增量和存量改革的结合,其历史意义不亚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今年前三季度IPO募资额创十年之最,创业板指领涨全球,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4,000家,总市值超过70万亿,证券化率或总市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不断融合,政策牛、结构牛、新经济牛已经开启。展望未来,中国证券化率仍有巨大空间。
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深化,社会财富配置正发生结构性变化。金融机构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已由2016年的45%降到了现在的25%。各类投资者纷纷涌入权益市场,包括外资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居民财富等等。权益投资正迎来黄金年代。
权益投资的入口是货币供给,通道是投资渠道,出口是资本市场。目前货币供给充裕并且更多地流向权益市场,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很大并且成效显著,接下来要做的是进一步打通以银行和保险为主体的投资渠道,更好地实现权益投资的良性循环。
吴敏文说,PE机构在股权大时代里是“披荆斩棘的哥哥”。PE机构的职能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和创新。目前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VC/PE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的渗透率超过90%,投资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大,已经成为股权大时代中资产配置的引领者。
权益资产大组合
关于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把握,吴敏文曾在2019年提出“创新资产、核心资产、困境资产”三大概念。他观察到,这一年来,创新资产正不断变化,核心资产持续分化,困境资产也进一步深化。
创新资产方面,科创板已经形成了规模,创业板的改革亦紧随其后,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造富神话不断上演。唯PE论失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定价方式越来越丰富。
核心资产方面,过去一年A股总市值增幅约22%,大市值公司涨幅远高于平均水平;市值1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不足30%,但市值占比超过80%。A股的核心资产多集中于传统经济领域,对比中美市值前10位上市公司,A股是“两个酒+七个金融+一个油”,而美国多为高科技企业。今年以来受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投资者基于确定性而抱团取暖导致消费股估值过高,但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在新经济的带动下,一批新的核心资产将逐渐崛起。随着一众“白马股”的暴雷,我们更应擦亮眼睛、去伪存真。
困境资产方面,吴敏文认为中国资本市场预计不会出现上市公司大面积(上市公司总数的5%)退市的情景,一是举国纾困的政策持续推进,二是注册制更加鼓励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的大周期已然来临。国资参与纾困较为活跃,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的国资频繁出手,这也标志着困境资产投资依然有较多机会。
共建大股权生态链
随后,吴敏文就地方政府、央企/国企、银行、证券、保险、上市公司等各方如何共建大股权生态链、共创资本盛世,与在场来宾展开了建设性的讨论。
吴敏文认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未来将突破传统模式,更多地通过产业引导基金、引进上市公司等“实体+金融”的方式来落地项目。总体上看,上市公司是实体企业中的佼佼者,是稀缺资源。部分上市公司近年来确实遇到了一些短期的问题,但这也为地方政府通过援助引进上市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引进一个上市公司,后续再加以耕耘,某种意义上胜过20亿的传统招商引资。
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通过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方式由内而外地革新将引导整个国企体系做优做强做大。随着国家战略和市场规律的进一步融合,资本市场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国有企业逐渐从“管资产”变为“管资本”,与市场化机构的合作机会也将变多。
上市公司不再以上市为终点,而是应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更好地为中小股东负责。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落在微观层面即是每个上市公司居安思危、与时俱进。
就金融机构而言,商业银行将逐步开启信贷和理财双轮驱动,并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来盘活不良资产;保险公司正在向一级市场迈进,思路上需要从“投股票”跨越到“投企业”;证券公司将以“投行+投资”模式持续成长,在通道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向上发展;三方机构则应紧抓头部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正是各类金融机构发挥融资、投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好机会。无法把握时代机遇、拥抱改革的机构,很可能逐渐被市场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