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聚焦全球益生菌市场,为营养行业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2020-11-02 14:10 5157
益生菌是后疫情期的热门话题,即将于11月25-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健康天然原料、食品配料中国展(Hi & Fi Asia-China 2020)上就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益生菌原料展商。

上海2020年11月2日 /美通社/ -- 益生菌是后疫情期的热门话题,即将于11月25-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健康天然原料、食品配料中国展(Hi & Fi Asia-China 2020)上就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益生菌原料展商,龙沙(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从线上直播走向线下展会,龙沙与Hi & Fi Asia-China的强强联手,为提升消费者健康与营养行业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想了解更多益生菌信息,可前往国家会展中心71F60与龙沙赴会相约。

益生菌是近年来多点开花的话题之一,不仅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更受到当下消费者的追捧。今年6月3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74%的消费者认可益生菌的健康益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约3000亿人民币),中国的益生菌市场虽然较欧美等发达国家晚了10年左右,但发展十分迅猛,近年来平均保持着15%的年增速,预计2022年将达到接近900亿元市场规模,属于益生菌的健康时代正在到来。

益生菌的由来和崛起
从人类尝试直立行走开始,人类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能力不断征服大自然,上天入地可谓无所不能,即便是小到难以想象的微生物,也难逃被"解剖"的命运,因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气质这块始终拿捏的恰到好处。

益生菌1
益生菌1

地球上微生物的诞生距今已有35亿年,远早于人类的诞生。然而,人类与微生物却“相识”甚晚,对于微生物的真正认识则要晚了许多,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细菌开始,才算的上是对微生物的初探。然而短短几百年的时间,人类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不仅能够分辨出微生物的好坏,而且能够消灭坏的微生物,应用好的微生物。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Louis Pasteur研究了牛奶变酸的过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鲜奶和酸奶中都含有一些极小的微生物,只是酸奶中的微生物更为丰富,而这些微生物就是乳酸菌。仅仅过了不到50年的时间,保加利亚科学家斯塔门·戈里戈罗夫第一次发现并从酸奶中分离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同时向世界宣传保加利亚酸奶,这也正式开启了益生菌现代化应用的大门。

随后的一百年则是益生菌大肆发展的一百年,自1908年俄国科学家、诺奖得主梅契尼科夫提出“酸奶长寿理论”后,益生菌产业就逐渐成为健康领域的常青树,目前更是商业巨头们竞相争夺的健康高低。

益生菌菌种争夺战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表面上来看,益生菌能够通过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为肠道提供营养、形成肠道免疫屏障等方式提高肠道的健康水平,而肠道健康又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息息相关,因此通过补充益生菌能够起到提升免疫的效果。但实际上,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要宽泛的多,其会通过肠神经与多组织、多脏器进行联系,通过改变传递信号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比如调节血压、血糖,抗过敏、抗肿瘤等。

益生菌2
益生菌2

人体肠道中含有不计其数的细菌,细菌种类也有多达1000种之多,而益生菌就在其中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抵御有害菌对机体的侵蚀,而肠道内的有益菌又多种多样,不同菌对于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益生菌的补充上首先爆发的是菌种的争夺战。

我国对于益生菌的种类有严格的限制,2010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65号),明确规定了可用于食品的十大类微生物种类,其中又细化为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及普通食品,菌种的适用性比较统一。目前,乳杆菌、双歧杆菌逐渐占领了菌种争夺的桥头堡。

益生菌的四大应用
自益生菌推出市场以来,围绕益生菌开发的产品数不胜数,其中在人类消费终端上有三个大分类:益生菌食品、保健食品以及药品。对于当下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很难界定三者的差异,尤其是益生菌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最新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并不能准确区别分类及作用,但公认的功能包括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腹泻助消化和促进营养吸收缓解腹痛腹胀等。

随着对益生菌菌种及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益生菌的应用也逐步细化,通过调配菌种的种类、数量等推出了不同的益生菌产品,以满足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功能需求,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等是常用的基础菌种,对不同菌种的调配也是精准化、差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胶囊剂型添“动力” 
龙沙引领潮流
好剂型才有好“活力”,胶囊剂型取代传统剂型

无论是哪种有益物质,能够在人体发挥作用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尤其在益生菌的补充上,不仅要有的吃,而且要吃的好。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益生菌要想顺利到达肠道,要经过重重关卡的考验,尤其是要经过胃酸、胆汁的考验。对于大部分益生菌来说,如果是裸菌状态,基本很难或者到达肠道,但也有例外,比如干酪乳杆菌zhang、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8等,它们平均耐受胃酸和胆汁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在实际应用上都会对益生菌进行处理,让它披上防御的“外衣”,可以大大提高到达肠道的概率。

那如何吃又是一个问题,总不能用手抓吧?所以益生菌的剂型也需要慎重考虑。目前常见的剂型有片剂粉剂滴剂胶囊片剂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且食用方便,生产成本也较为低廉,但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环节会导致益生菌大量死亡,有效菌数量较低;粉剂是益生菌产品最常见的形式,几乎占到了剂型的半壁江山,在食用过程中需要温水冲调,温度如果把控不好则会导致益生菌失活;滴剂的保存效果要比粉剂更胜一筹,其不仅能起到包埋作用,还具有隔离氧气的功能,大大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胶囊剂型是当下最为火热的剂型,不仅具有上述剂型的全部优势,而且能够起到更好的抗酸、抗胆汁作用,提高益生菌的存活时间和活菌数量。

胶囊大战,壁材见分晓
胶囊的工业化制作目前已经较为娴熟,明胶胶囊是最常见的形式,由明胶加辅料和淀粉构成的,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能够安全迅速的被溶解吸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明胶胶囊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用纤维素制成的性能更好的植物胶囊逐渐成为应用热点。与明胶胶囊相比,植物胶囊稳定性更高且无需防腐剂的介入就可达到较高的稳定性,而益生菌与植物胶囊的组合则能更好的呈现1+1>2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益生菌的利用度,而且对于某些素食人群更加友好,是一种天然、高效、环保的组合形式。

植物胶囊为益生菌“保驾护航”
当下,益生菌市场正在趋于同质化问题,尤其是以概念为主的普通食品,而保健食品、药品等以功效为目的的产品将更关注产品的效果,除了菌种的优选外,剂型也是其发挥效能的重要保障。现在众多益生菌企业已开始纷纷布局胶囊剂型,一是为了突出差异化定位,二是能够切实的提高产品品质。

益生菌3
益生菌3

当下可选择的胶囊产品也有很多,比如LonzaVcap®胶囊就是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先进的胶囊制造和检测技术,遵循全球统一的质量体系,通过全自动化的控制操作、严格的室内洁净规程和质量监控、空气温湿流量控制中心等措施,生产的天然植物壁材胶囊。植物胶囊独特的稳定性能为益生菌提供更好的"温床",能让益生菌安稳的做个“套中人”,是未来益生菌产品的不二搭档。

如有相关项目,可以通过如下流程申请免费的植物胶囊样品!
微信搜索公众号“龙沙健康与营养”,点击菜单栏“免费样品”

消息来源:Hi&Fi 展会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知消
微信公众号“知消”发布全球消费品、零售、时尚、物流行业最新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