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7月23日 /美通社/ -- “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不见得是做了多大的事,但这件事我们在做,而且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北京和睦家医院大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朱刚教授日前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达了专业培训对于开展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的重要性。
7月4日,第五届北京长城泌尿外科论坛在北京和睦家医院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从入门到精通”,来自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和国内的相关专家就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培训进行交流,为降低机器人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机器人手术安全性共商献策。
论坛当天,北京和睦家医院发布了“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和“泌尿外科肿瘤患者随访方案”(以下简称:《随访方案》)。
作为已经开展了53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非公医疗机构,和睦家决定在论坛上围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展开相关培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业内逐渐已形成共识 -- “微创”和“综合”是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两大趋势,技术之外就是团队。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自身优势,除了不断交流,还需要持续学习,开展专业培训,培养优秀团队,从而让最先进的技术服务更多患者。
朱刚在分享课程中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名言,“To improve is to change, to be perfect is to change often”(变则善,常变则至善),来传达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行医治学态度。
站在制高点制定标准 追求外科手术安全成持续目标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能让患者获益最大化,也能较大程度减少医生自身的职业损伤。全球范围内,每26秒就会开展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之所以重要,因为在外科领域,它是一个学术制高点,而中国是可以在世界上起到引领作用。”多名医生表达了这一信念。
自北京和睦家医院2015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后,截至目前已开展有530多台手术。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和睦家医院一直思考的问题,想要在一个环节做好不难,要在每个环节都持续进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结经验、制定标准、提出系统化个性化方案是和睦家探索多年找到的答案。历经数月完成的“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指导手册”和“泌尿外科肿瘤患者随访方案”于7月4日正式发布,由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麻醉科与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等多名医护人员参与,经反复修改和审定,最终形成。
朱刚主任介绍,整套方案是基于术后快速康复(ERAS)理念,参考国际指南和经验,结合和睦家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优化,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术后恢复质量,实现患者尽早出院。
这些标准的制定源于和睦家对医疗安全的不懈追求,尤其是外科手术的安全问题,一直被朱刚放在第一位。他表示,外科手术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术相关的死亡率,另一个是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WHO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全世界大手术相关的死亡率在0.5%~5%之间,住院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25%左右。在这样的数据面前,身为医生的朱刚,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安全。因此,“不断降低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就成为和睦家外科面临的长期考题。
如何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手术中的并发症,预防可以预防的死亡,是本次培训中探讨的话题之一。“通过理论学习和培训,结合指南,这种死亡的风险就会大幅度下降。”朱刚补充道,“医生,是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职业,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新理论,尽最大努力提高手术安全性。”
而和睦家希望通过遵循标准,尽量减少手术对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指导手册》和《随访方案》在医疗体系中,身体和精神同时照顾好了,医疗服务质量就能实现1+1大于2的目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实际上是走向规范标准化、流程化的阶段,公立与非公医疗机构应该互相借鉴学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学松教授说。
例如,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和睦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化流程。从2019年1月份起,就把VTE的预防作为医院的一项安全指标来进行监督和考核。风险评估最简单的目的就是识别出那些需要抗凝治疗的病人。最常用的是个体化VTE风险评估量表 -- 卡普里尼评分(Caprini),医生要随时记录病人有没有出血风险,有没有抗凝的禁忌,最终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为适合的预防方案。
从理论到实践 培养青年医生提升患者安全
在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明教授看来,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微创优势非常明显。刘明所在的北京医院也在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开展做最后的准备。对于老年患者较多的北京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手术时长,在手术中精确地把该切的切掉,把该保留的留下,在术后还能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时间。
尽管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医生来说,上手适应仍需要一定的周期,但刘明表示,这个周期比从开放手术转型做腹腔镜手术要短得多。“当然还是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培训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里说的培训不光是一个基本技术的培训,还要有关于手术步骤的培训,风险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控等。”
李学松在论坛中就分享了自己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时手术步骤方面的经验。他会把手术步骤分成4步或6步,这样做是为了把每一步标准化和程序化,从而方便总结,方便教学。而对于像朱刚、李学松等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他们也是通过一系列规范系统的培训,才能形成更为细化的标准和规律。“好的培训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外科手术并发症,最多甚至可以降低50%。”欧洲泌尿外科机器人协会主席Alex Mottrie教授提到。对于医生来说,这样的数据表明依然有改进的空间。
针对欧洲已建立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系统的现实,朱刚主任希望将来能在国内建立更完善的机器人手术培训系统,让医生接受到更为系统的培训,而不是仅依靠自己摸索着成长。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学习曲线,更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保障患者安全。
医生的培养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朱刚建议青年医生要有意识的去参与这些活动,不断学习,慢慢积累,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5年来,和睦家外科一直坚持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完成了一批又一批对青年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培养,推动达芬奇机器人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帮助更多青年医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患者获益。
起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白皮书》分享经验为业内“指路”
对于同样想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北京医院来说,和睦家曾走过的路,刘明团队都正在经历。例如,手术室改造、购买设备、搭建手术团队等。“达芬奇手术是团队合作。北京医院现在做的就是人员培训,不止术者、助手、手术室护士,整个团队都需要培训。”刘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去减少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的问题。
朱刚介绍,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外科手术只是医疗链条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人类疾病治疗全过程中,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寿命的延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趋势,朱刚给出了“微创”和“综合”两个关键词。他解释道,达芬奇是外科手术的工具,但同时它也加速了和睦家系统化治疗模式的形成。作为综合医院,和睦家犹为重视综合治疗,包括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以及内科、肿瘤内科放化疗的支持等。
“和睦家对国际上最新的理念的追踪和学习,一直是不间断的。我们比较早的开展了一些先进理念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这都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和睦家对学术精进的追求精神,能够带动个人能力的发展,也能帮助到科室的建设。”朱刚说,目前,外科团队已经与和睦家实现了共振,不断地学习、收获、分享,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周一早晨7点到8点,都是外科固定的科室业务学习时间,这么多年,从未间断过。团队医生会分享专业领域内的发现和突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也通过讲座来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能力,这种习惯和北京长城泌尿论坛一样,构成了和睦家学习和分享的传统。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介绍,不久后,和睦家还会发布一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白皮书》,与行业内分享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经验,为更多医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指路”。
为了人类健康,医院和医生们都愿意将自己所学和经验倾囊而出,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医者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