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生命向生命致敬 -- 福寿园25年公益之路

2020-04-01 11:00 9378
25年来,福寿园国际集团始终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覆盖扶贫济困、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辐射全国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受益人群超过千万人次。

上海2020年4月1日 /美通社/ -- 1994年,福寿园问世。25年来,福寿园国际集团始终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覆盖扶贫济困、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辐射全国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受益人群超过千万人次,荣获2008年中华慈善奖(国家民政部)、2019年度公益之申“十佳公益伙伴企业”等多项荣誉。

25年来福寿园走过的公益发展之路,是生命向生命的致敬,生动诠释了现代殡葬业的价值导向 -- 公墓不仅是安葬逝者的地方,也是民生保障、弘扬精神、传续文化、播撒文明的所在;安放城市记忆家国情感,凝聚起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用爱相伴 尊严远行

每年清明,一场公益葬礼 --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千人送行及追思仪式如约在上海福寿园“希爱林”举行。1000多名“爱友(癌友谐音)”自发从上海各区聚集于此,为当年选择生态安葬的“爱友”道别送行。这已经是福寿园连续11年举办这一公益活动。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是一个拥有万名会员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团体。2006年,上海福寿园辟出了一片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园林,打造国内首个节地生态型的花坛葬区,供俱乐部故去的“爱友”们长眠。园区取名“希爱”,寓意“希望与爱相伴传递”。

自2009年起,每个清明时节,上海福寿园与癌症康复俱乐部定期举办千人送行及追思活动。多年来,上海福寿园专设“希爱基金”,每年捐助10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俱乐部会员就医和改善生活。

不保留骨灰,在生命终结时复归自然的希爱林和千人送行追思仪式,是对绿色殡葬的积极践行,更是对生命价值、生命尊严的真切诠释。

福寿园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共建的希爱林
福寿园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共建的希爱林

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1982年起,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全国率先开展遗体捐献。2001年3月1日起,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实施。

2002年,上海福寿园向市红十字会倡议,自愿无偿提供500平方米土地并出资建造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座红十字遗体(角膜、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当年3月1日纪念碑落成,三座两米高的石碑镌刻着遗体捐献实现者的姓名,时任上海市红十字会会长的谢丽娟女士为此题词“精神与日月同辉 爱心与天地共存”。

上海福寿园持续参与上海市遗体捐献事业已有18年。通过树立纪念碑、公益刻名、举办群体纪念活动、筹建纪念馆、建立纪念网站、出版纪念文集、成立专项基金、首创VR纪念平台……创新推动上海遗体捐献事业宣传推广,更让遗体捐献者这一群体得到了全社会的了解、尊重与敬佩。

从1981年的4个姓名,到今天11座石碑累计镌刻12584个名字,这片生命大爱的奉献之碑无声诠释着捐献者对生命最后归宿的理解,令人肃然起敬。每年,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医学生、青少年、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以及实现者家属,近40万人次来到碑群前缅怀纪念活动,表达全社会对捐献者的崇敬。上海市遗体器官捐献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历年来登记数与实现数均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每年3月举行的上海市遗体捐献(器官角膜)宣传纪念活动
每年3月举行的上海市遗体捐献(器官角膜)宣传纪念活动

铁军英魂 丰碑永铸

70年前,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解放上海战役。这支由新四军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人民军队,在解放上海战役中英勇无畏所向披靡。接管建设新上海,新四军南下干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上海城市历史的每一个脉搏都留下过新四军的印记,铁军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2005年,上海福寿园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协作,出资兴建了上海新四军广场,占地5500㎡的广场,松柏环绕,绿草如茵。一面长达88米的纪念墙铭刻《新四军军歌》、活动地域图、1938年和1941年战斗序列表,以及新四军老战士的姓名。迄今,碑墙上已免费镌刻了7711位新四军战士英名,并随着新发现的老战士归队而不断增加。碑墙前还有一片被新四军老战士视为“归队”之地的纪念园,已有2428位老战士在此安眠。

2006年广场被列为上海“红色旅游基地”,次年即名列市红色旅游景点第一位。作为上海市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线路,15年来这里兼容了群体纪念、群体墓区、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教育基地、党史军史研究等多种功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及单位前来瞻仰、纪念、学习。

上海新四军广场
上海新四军广场

生命华彩 城市记忆

上海福寿园自1994年建园,便跳脱了传统公墓的形貌,以人文之美造园,吸引了900余位现当代名人陆续入住园内。这份庞大的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珍贵的历史宝藏和文化财富。

2002年,福寿园开办了人文纪念馆,收藏展示精英贤达的文献史料和各类实物。2009年上海福寿园决定出资3000万元及4000平方米土地,筹建一个真正的博物馆。2010年6月,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开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中国首家在殡葬领域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非国有博物馆及非营利机构。目前,纪念馆已收藏各类名人遗物及文史资料近3000件,通过保藏先贤先烈的生命经纬,为上海传续着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这座“生命博物馆”已成为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
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

抗击疫情 共克时艰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由福寿园国际集团发起成立的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积极投身战“疫”,有一份力发一份光。

抗击疫情,在守卫公共卫生最后一道防线上,还有殡葬人的身影。病毒给殡葬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依托福寿园在全球殡葬业界的影响力,紧急联动海外友好企业从澳大利亚多地采购近45万元的专业殡葬防疫装备,捐赠武汉市殡葬服务单位和天门市红十字会。同时也向长三角地区的民政福利机构、医院捐赠超过15万元的防疫物资和慰问品,给予“逆行者”最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此外,基金会还将目光投向了疫情下的人文关怀,发动行业资源,链接海内外心理学界、生命学界的专家学者,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武汉大学等机构合作,联合推出“心理援助与生命教育”网络直播公益课堂,开展公众心理疏导,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警务、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殡葬职工、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得到切实关爱,疫情中和疫情后的心理疗愈能力得到切实保障!

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向武汉市殡葬服务单位捐赠防疫物资
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向武汉市殡葬服务单位捐赠防疫物资
消息来源:福寿园国际集团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