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0年1月1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了里氏7.3级强震,首都太子港几成废墟。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决定派出救援包机紧急前往海地。北京时间1月13日上午11时,国航接到有关部门紧急命令,公司上下高度重视,立即进入准备程序。国航总裁蔡剑江、副总裁宋志勇、总飞行师徐传钰等坐阵现场,一个小时内包括飞行、乘务、机务、安保等人员在内的机组就集结到位,A330飞机也到达指定位置进行航前维护。由于要飞越多个国家的领空,运行、商务、地面保障等部门也开始了各种紧锣密鼓的协调工作,飞行申请、航线资料、通讯支持、护照签证等相关工作环环相扣快速办理。
(Logo: http://www.prnasia.com/sa/2008/12/26/200812261146.jpg )
据执行这次包机任务的带队机长国航飞行总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李航介绍,此次飞行时间紧迫,航线距离极长,且地处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在此季节上空多对流天气,震后情况非常复杂,目的地机场通讯及导航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给执行这次任务的机组带来极大挑战。
在国航各部门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数小时的准备和等待,20时25分左右,搭载68名救援队员、20余吨救援物资以及3条救援犬的救援包机终于从首都国际机场安全起飞。北京时间14日15时8分,在克服了各种恶劣条件,经过了15000公里的航程,空中飞行1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包机终于安全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
-- 地面服务:快速反应 协调联动
执行此次紧急任务的飞机,是国航从既有航班任务中紧急抽调出来的飞机号为 B6076的 A330-200型客机,机龄新、性能好,是适合洲际飞行的宽体飞机,可以让救援队员得到充分的休息,机身彩绘的中国牡丹象征着吉祥,国航也希望通过它给灾难中的海地带去一份祝福。
地面服务部作为国航北京航站的主要保障单位,承担起了此次救援紧急飞行的地面保障任务。地服接到上级通知后高度重视,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召集枢纽运行、载重平衡、旅客服务、行李服务、站坪运行等部门负责人,对此次保障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布置,要求尽快落实保障方案和人员、设备调配,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联动。
随即,地服 HCC 指挥中心迅速与公司 AOC 联系,获取了此次紧急飞行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将此航班作为重点保障航班进行全程监控。地服当日值班的指挥长快速前往现场,按照救灾包机的出港需要,协调地服站坪运行部门将执行此次任务的 B6076飞机从原机位拖拽至出港机位。在此过程中,地服 HCC 指挥中心了解到飞机内尚有剩余油量25吨,立即通知油料部门对飞机进行补油作业,并对机上供应品、航食等物品的配送工作进行了协调。
17:30左右,满载着救援物资的10余辆大卡车陆续抵达机场,已经提前在寒风中待命地服行李装卸人员立即投入工作。由于时间紧迫,再加上救援物资分批到达,地服决定在物资通过安检后直接在现场将物资装入集装器内,并进行现场称重后装上飞机。与正常的托运行李、货物的装载相比,救援物资的装载难度要高出很多,因为救援物资中包含了大量的异型物资和需要谨慎装载的精密仪器,无法按照正常的方式组合装载到集装器内,增加了装载工作的难度,也对地服装卸人员的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救援物资通过安检的过程中,地服装卸人员发现部分物资属于危险品,必须与货运特货室和机组进行沟通,经协商后,按照特殊流程进行包装和密封装上飞机;此外,机坪上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也给救援物资的现场装载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加大了此次装载工作的难度。
由于事先无法获得救援物资的确切数量信息,航班加油量迟迟不能确定,也给航班的配载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地服载重平衡部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了多种装载方案,通过调整飞机货舱内的集装器装载位置,确保全部救援物资顺利装机;并安排配载人员在机下现场制作装机单,随时根据物资装载情况进行调整。在刺骨的寒风中,经过地服30余名业务骨干2个半小时的奋战,装满14个集装箱、4个集装板(包括1板航材),重达近16吨的救灾物资全部顺利装上飞机。
正当机坪上紧张地进行着救援物资装载的同时,救援人员的乘机登记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地服旅客服务部门考虑到此次救援包机属于临时增加的紧急任务,事先无法获得确切的人数,再加上飞行航线复杂,需要办理的出境手续繁琐,时间紧、任务重,值机部门专门抽调了包括值班经理和带班主管在内的6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救援队伍的接待和手续办理工作。为了确保所有救援人员能够顺利乘机,地服专门为救援队伍开辟了“绿色通道”,安排了专用区域集中办理乘机出境手续,并为救援队提供了全程引导服务。19:00前后,搭乘此次包机的救援人员陆续抵达机场,但救援人员的护照却没有跟随他们一起按时送达。为了节省时间,值机部门决定先为救援人员办理登机手续,等护照到达后再办理其他出境手续。考虑到此次的救援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相互之间不熟悉,协调起来具有难度,值机部门没有采用惯用的统一办理手续、统一将登机牌发放给领队的方式,而是采用手工的方式逐个为救援人员办理手续,一一将登机牌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保证在场的救援人员无一遗漏。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由于救援队伍的人员数量和名单不断发生变动,并出现了人员姓名错误、无法办理手续的情况,也给值机工作造成了困难;另外,救援队还临时提出需要托运3只搜救犬,按照正常程序需要装入飞机的货舱进行托运,但考虑到此次飞行时间较长、航段复杂等情况,为了保证搜救犬的安全,地服现场指挥人员及时与机组进行了联系,最终在机组的许可下将搜救犬带入了客舱进行运送。
20:00左右,全部救援人员顺利办理完成乘机手续,在值机引导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机坪登机。20:09,配载制作好舱单顺利发送给机组;20:14,全部救援物资装机完毕;20:25,飞机推出机位,飞往海地首都太子港。此时,参与此次保障的地服员工已经在接近零下10度的低温中,顶着寒风、饿着肚子持续坚持工作近5小时,很多人都已经被冻得手脚麻木,脸也被寒风吹得通红。
在此次保障工作中,国航地面服务部从各个岗位抽调了曾参加过专机保障任务的近80余名业务骨干加班加点进行保障,并出动各类保障设备、车辆几十车次。
-- 机务维护:到位迅速 全力保障
与地面服务部一样,国航所属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Ameco) 接到国航赴海地包机的机务保障任务后,第一时间做好了人员、设备方面的准备工作。Ameco 选派了4名技术骨干人员,在2个小时之内就准备好包机所用器材、设备等,并紧急开通了飞机的卫星电话系统。
当包机到达海地太子港机场时,太子港还未天亮,机舱外一片漆黑。为保证飞机安全,机上的空警、机务及地面的我国驻海地维和警察同时布控,组成三层防护隔离带。机场内几乎没有任何设备,导航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坏。Ameco 的一位机务保障人员说:“不过我们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提前准备好了所需设备。”Ameco 的机务人员用自备的梯子下了飞机,然后进行飞机引导等一系列工作。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飞机抵达海地太子港后,推来的简易客梯车与飞机舱门之间竟有1.3米左右的巨大落差,救援队员被一个个地抱下飞机,国航机务大概还是第一次经历。搬运随身设备和行李,也花了比平时多五倍的时间。由于海地当地机场并没有机械设备,所以集装箱不能卸下飞机。最终,集装箱里的货物是在 Ameco 机务人员帮助下被一件件抬下飞机的。从飞机安全落地那一刻起,他们一直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
-- 飞行乘务:技艺高超 细心周到
由于海地与中国未建立外交关系、这次任务飞行距离极长、海地当地情况不明,为了保证飞机能够安全快速抵达,最终,国航选择了中途经停加拿大温哥华的航线。
与此同时,国航按专机保障标准进行准备,选派了两套多次执行重大飞行任务、经验丰富的机组同时执行任务,他们曾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运送维和人员前往海地、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等重大任务。担任包机任务的主任乘务长方星慧也有着多次执行国际救援和重要专包机任务的经验。
在飞行过程中,乘务组在提供优质客舱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配合救援队做好救援准备工作。救援队在机上进行了两次全员准备会议,乘务组精心为他们准备好广播器;救援队的领导进行工作探讨,乘务组马上为他们调亮阅读灯。机上还有三名极为特殊的“救援队员”:三条救援犬。它们训练有素,常常是安静地蜷缩在主人的脚边。对这三只备受珍爱的搜救犬,方星慧要求乘务员们在推餐车经过它们身边前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误压或蹭伤它们。乘务组还特别为救援犬准备了水和面包。飞机在加拿大技术经停时,搜救犬下机如厕成了机组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是临时包机,加拿大边防不允许随意上下飞机,建议找一个塑料袋解决搜救犬的如厕问题,但搜救犬训练有素,不到地面它们会一直忍住不上厕所。最终,经过反复协调,加拿大方面同意了一只搜救犬由一名搜救人员陪同下机如厕。
几个小时的忙碌之后,天空渐渐亮了起来。由于太子港塔台已经不能胜任正常的引导飞机起降工作,美国军队临时在跑道旁利用“沙滩吉普”现场指挥引导飞机。当地时间上午10点左右,在美国士兵的指挥下,国航包机从太子港起飞返航。飞机起飞后不久,已有22年飞行经历的乘务长方星慧就发现:飞机一直在沿着一个方向保持同一高度往迈阿密方向飞。大约飞行了30多分钟后,机长李航激动地告诉方星慧:“飞机起飞后一直叫不来指挥!”熟悉飞行的人都知道,起飞后联系不上空管指挥意味着什么,更要命的是当时空中同时有十几架飞机在盘旋!在近30分钟时间里,机长完全是在一种“盲导无序”的空中交通状况下,凭着惊人的胆识和过硬的飞行技术将飞机安全地开到了有空管指挥的空域。
此时,机场上空仍有多架飞机盘旋等待落地。在空中,机组人员才看清楚这座遭受到重创的城市的面貌。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为中国救援队员们祝福,为海地这个多难的国家和她的人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