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2月16日 /美通社/ -- 2019年12月13日,第十七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同期举办的养老产业论坛备受关注,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广大养老服务需求者规划适合的养老模式和方案,提供丰富多彩的养老服务产品。
2019年12月13日,第十七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此次理财博览会仍然吸引到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展会现场人潮汹涌,包括银行、基金、券商、金融科技等机构展台前人流如织,了解理财市场最新的变化,从中捕捉投资机会。各种论坛、理财讲座也吸引到了大批“粉丝”,听取专家意见,从而洞悉金融市场风云变化,并把握先机。
当天下午,2019养老服务(上海)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是第十七届上海理财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以“金融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广大养老服务需求者规划适合的养老模式和方案,提供丰富多彩的养老服务产品。
论坛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指导,《理财周刊》和上海理财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养老服务专委会、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和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支持,并由泰康人寿保险冠名赞助。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会长、上海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原**胡延照,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惠强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此外,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荣誉副会长、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院研究院名誉院长周伟民,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蔡志荣,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文雄,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秘书长甘维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虎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主任、上海《理财周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跃,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养老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叶黎明,以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等机构负责人参加论坛。
养老产业前景广阔
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相当可观,根据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2014年至2050年间,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如何发展成为论坛的焦点话题。
胡延照认为,养老产业需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养老需要多方力量参与,这已经是社会共识,上海也做出了有益探索。胡延照说,上海正着力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构筑多元化的养老体系,政府主要满足基本养老服务,包括把困难人群的“底”兜好;以社会力量为主提供养老服务;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并扮演“主角”,提供市场化的养老服务。
老龄化是世界难题,尤其是上海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现,因此胡延照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地投身于帮困助老公益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得优雅,活得有尊严。他殷切希望,撬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养老行业有质量地发展。
郑惠强表示,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高达38%,而老人的社会化需求方兴未艾。因此应该整合多种资源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当前养老形势下,应该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多层次服务的有效供给,并通过当前养老服务供需和资源利用效率判断当前市场上供给现状是否有效。养老产业的未来前景广阔,应该正确谋划布局养老产业、挖掘养老产业金矿。中国养老服务是当今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服务业态。
郑惠强指出,整合既有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是养老服务业各参与者急需破解的难题。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的困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次论坛将促进金融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沟通交流,搭建金融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共享的平台。
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在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就养老服务热点话题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助推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上海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主席徐启华表示,金融切入养老产业发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养老社区的监管、民营组织融资难、保险产品针对性不强等等。他认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正经历“五个转变”。其一,从过去仅将养老作为民政部门的民生问题,更多地转向事关全民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其二,从解决“有没有”向解决“好不好”的转变,“有一张床”过渡到“有一间房”的需求;其三,从单一的形态向复合的形态转变,满足“衣、食、养、娱、康、教”;其四,从最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最最传统的服务型业态,向高科技深度介入的行业转变,包括康复数据等大数据以及健康服务等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走进养老业。最后一个转变,在于养老服务业正在从原地养老向跨区养老转变。
正是因为如此,徐启华认为,资本提前介入,做到稳步前进、找准定位、服务至上,未来必然能够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保险养老联盟会长、原中国平安集团副总裁李钢分析了国内保险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和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康养项目的创新模式。李钢认为,保险康养产业项目模式,是康养小镇、康养产业园区、养老社区等业态灵活组合,实现“重资产”向“轻重结合”模式转变,保险康养项目综合开发的创新模式。相比自持养老社区,保险康养产业项目具备更好的盈利可行性。
金融介入形式多样
目前,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探索介入养老产业的方法。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则从我国养老金保障体系的现状与挑战、养老金投资的海外经验、我国社保基金运作以及未来养老金投资的思考谈了我国养老领域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面对养老资金缺口不断变大的趋势,认为需要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姚余栋表示,截止到2018年底,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为5.8万亿元,投资规模为0.7万亿元,距离权益投资法规比例30%的上限,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反观社保基金,截止到2018年底,资金规模已经达到2.2万亿元,增值幅度为16倍。因此,他建议将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3万亿基金规模划转全国社保基金,用于投资增值,“学习社保好榜样。”他如是说。
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高客部经理满毅表示,创新为泰康人寿切入养老产业提供了极佳角度。据满毅介绍,目前泰康人寿在全国15个核心城市建设符合高端人士要求的养老社区,目前已有5家投入运营,以高品质服务、医养,帮助老人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生活。
随着老年客户日渐成为银行基石客户,各大银行聚焦老年客户服务。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与互联网浪潮对银行造成冲击。上海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杨艳红认为,为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银行未来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是以数据驱动,更有效识别客户风险偏好、产品偏好,洞察个性化需求,提供更精准的产品方案;第二是融合科技,多方位提升为老服务便捷性和舒适性,让老年客户能够共享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第三是跨界整合,多边界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与各类为老服务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美好生活。
信托公司在养老金融中发挥着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角色。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与研究部副总经理兼慈善信托办公室主任乔方亮认为,信托虽然是“新来的”,它有独特优势,包括独立账户、破产隔离和保值增值。而慈善信托以扶老为目的,针对该群体提供无偿提供资金支持,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养老信托模式,具有制度优势、资管优势和成本优势。
针对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民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林认为,“公建民营”的目标是养老服务的公益、福利,社会资本的灵活、高效,运营管理的高效、立体。中国的养老产业潜力巨大,老年人群收入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习惯差异、秉性差异等,决定了养老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以爱心助老为出发点、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聚焦养老产业瓶颈与短板,以服务民生福祉为责任担当,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民营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