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低碳经济和社会发展之路
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5日电 /美通社亚洲/ --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冲刺阶段,各国政府与国际机构的高层人士以及学者们今天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边会上集聚一堂,就中国在实现低碳增长模式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型展开讨论。该会议主要议题借鉴了即将出版的2009/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低碳经济和社会之路》中的初步研究成果。
(Logo: http://www.prnasia.com/sa/20061107113358-34.jpg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在会上表示:“在哥本哈根达成的任何协议不仅要公平、全面、雄心勃勃,以实现减排、降低碳密集生产和消费为目标,同时也必须惠及发展 -- 即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森林退化、寻求低排放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2009/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撰写的。该报告众多有趣发现中的一条指出: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碳密集程度往往是较低的;然而那些收入和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地区往往拥有较高的碳排放模式。这说明了人类发展并非一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而一条与推动人类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的、可持续性的低碳发展之路是可能实现的。尽管在过去,中国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以付出包括环境在内的代价为前提的,但未来的发展可以遵循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在会上强调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帮助推动中国向低碳模式转型的决心。马和励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与中国合作,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朝着建立一个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目标而努力。比如,我们协助中国政府提高工业和建筑业的能效,并帮助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在地方的实施。”
克拉克进一步表示:“随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样可以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已拥有经验和技术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发展挑战,其中包括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出席此次边会的其他高层人士包括: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主席拉津德·帕乔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挪威环境与发展大臣索尔海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009/10年中国国家人类发展报告主要作者邹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约翰·洛克斯特略姆,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谢尔洪伯教授等。
会议结束后,部分与会成员参加了骑自行车活动,以强调使用绿色交通的重要性,并倡导以简单的解决方式实现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