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9月26日 /美通社/ -- 9月25日,7架飞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仅四年时间,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拔地而起,这项伟大工程刷新世界工程施工纪录,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骄傲。
机场正式投运的背后,是数十万名新时代建设者的默默奉献。在这些建设者中,有一群鲜为人知的特殊工作人员,他们起得比鸟早,睡得比鸟晚,在机场中并不耀眼,却是每一次航班平安起降的“守护者”。
四年后重返故土的回迁村民
辛晓芳,今年二十六岁,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在大兴机场从事驱鸟工作。能亲眼见证大兴机场的顺利竣工和通航,对她来说意义非比寻常。
四年前,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的2万余名村民阔别故土,辛晓芳作为2万余名村民中的一员,让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周转房度过三年后,去年11月,辛晓芳搬进了回迁安置房,开启全新的生活。与此同时,她还通过了大兴机场的招聘,正式入驻大兴机场成为一名“驱鸟人”。
四年间,她亲历了故乡的发展变化,也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如今重返故土,投身到大兴机场的建设中来,对辛晓芳来说,是久别重逢,也是新的开始。
小鸟如“炮弹” 驱鸟人斗智斗勇
来大兴机场工作之前,辛晓芳当过鸽病防治员,也做过动物药物试验工作。“没来之前我以为驱鸟工作挺好玩的,来到这里之后发现驱鸟跟我想象中不一样。”辛晓芳说。“驱鸟工作就是尽最大可能避免鸟儿误入机场与飞机相撞。”
鸟撞飞机是威胁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科学测算,一只重量为500克的飞鸟与一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370公里的飞机相撞,将产生高达3吨的冲击力,超出飞机设计标准的2-3倍,就如一颗“炮弹”打在飞机上。辛晓芳和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各种鸟“斗智斗勇”,避免鸟类威胁飞机飞行安全。
开着驱鸟车围绕机坪和跑道来回巡视驱鸟是驱鸟人的主要工作,一旦发现鸟情就要立刻下车用激光驱鸟器驱赶。“飞行区内设置了全向声波驱鸟器、定向声波驱鸟器、风轮、拦鸟网等设备,从听觉和视觉上驱赶鸟类离开飞行区。”辛晓芳介绍,“不管是听觉还是视觉驱鸟,都不会伤害鸟类。”
除了驱逐鸟类,还要记录鸟类种类、飞行、迁徙等相关信息,检查维护沿路的驱鸟设备,有时还要解救不幸“落网”的鸟儿。“现在驱鸟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驱赶为辅。”辛晓芳说,“机坪附近种植的都是不结草籽的草,从食物源上就降低了鸟类在机场飞行区内活动的几率。”
顶着烈日巡视 兼顾除草除冰
“驱鸟人”的户外作业,一干就是一整天。辛晓芳说,“最难熬的是夏天,烈日暴晒后的驱鸟车就像个大蒸箱,人在里面汗如雨下。”哪怕地面温度已经达到近60摄氏度的高温,也要顶着烈日继续巡视跑道。
除了“驱鸟”外,辛晓芳和同事每天还要检查植被生长情况,草长得过高会遮挡跑道的指示光和标记牌,因此,“驱鸟人”还要负责一部分人工割草工作。滑跑区内的割草工作只能在晚上航班停航后才能进行,凌晨2点到5点,其他人正在熟睡,驱鸟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只要航班在运行 一刻都不能放松
驱鸟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早上五点,在第一架飞机起飞之前,就要开始驱鸟。大兴机场正式投运之前,辛晓芳和同事也从未有过半分懈怠。
大兴机场内目前共有30名驱鸟员,由于飞行区面积较大,开着驱鸟车巡视一条跑道需要半个小时,一天下来,驱鸟员们来回巡查的里程近160公里。10公里长的跑道,哪个拐角有声波驱鸟器,风轮有多少个、哪个位置的草需要修理,辛晓芳都了然于心。
“每天在同一条线路做着同样的事,有时候也会觉得枯燥。不过看到飞机安全起降,就觉得什么都值了。”提起驱鸟这个职业,辛晓芳说,“一架中型飞机大概能承载300名乘客左右,也就是说我每次保障飞机安全起降一次就能保证着300多名乘客的安全,就觉得使命感特别强。”
日复一日的驱鸟,终于迎来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顺利通航,辛晓芳显得十分激动,“我是幸运的,能亲身参与到家乡和祖国建设中,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耀。”
根据《方案》,到2021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日均航班量将达到1050架次,基本实现4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目标,驱鸟则是保护成千上万旅客生命安全不可缺失且任务艰巨的重要工作。
每趟航班能正常起飞,安全抵达,是机场人共同的心声。“我们从事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要把简单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完成好也不容易”辛晓芳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凌晨坚守岗位的人,深夜巡逻在围界边上的人,常年在“冬冷夏热”飞行区出没的人,辛晓芳只是众多机场人的其中一个。年轻的他们没有光芒耀眼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壮举,有的只是在平凡岗位上汇溪成海、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片丹心,将青春献给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