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7月2日 /美通社/ --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已经全部完成,第二轮督察即将启动。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新《规定》提出了每五年一轮的常态化督察方式以及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回头看”等三种督察类型。这再次印证了国家强化环保督察的力度。
中央层面环保督察的力度持续强化,不仅直接带动了更多环保市场需求的释放,也给环保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环境治理越来越强调用效果说话,对项目的运营能力要求必然逐步提高。而PPP政策收紧,也与此前大量非特许经营的政府购买服务PFI类项目有关。很多出现问题的PPP项目,多是由于运营端松动导致的。
北控水务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环境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业,关键是要把好“运营”关。
环保龙头业绩稳步增长,“运营”成为服务的关键环节
随着类似PPP等行业政策的不断规范,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金融机构等都会更加倾向于重视项目后期的运营维护效果。中国水网梳理101家环保上市公司2018年的业绩情况发现,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等环保水务龙头企业年度业绩同比都保持了稳步增长。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与该类企业对项目的稳定、高质量的运营高度相关。
李力指出,虽然大批央企凭借良好的工程能力和融资能力,在PPP盛行时代强势进入了环境产业。但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效果要求的强化,他们在运营端的综合能力亟待提升。
在今年的水业战略论坛上(相关阅读:李力:行业影响力企业发展理念的思考和实践),李力也曾提到,做好运营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坚守底线,即解决基本面问题,控制好“一进两出”,“一进”是进水,“两出”是出水和排泥。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高线。如北控水务着力打造的全国性 “标杆水厂”、打造全国性“标杆水环境项目”,以及智慧云平台 BECloudTM、云化应用、数字双胞胎等。具有行业内竞争力的品质质量高地已经初步形成。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北控水务已经拥有的水厂达到937座。北控水务运营总监兼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刘伟岩介绍,这937座水厂全部由北控水务独立运营,要始终确保项目的可控在控,从而把好运营端。北控水务也探索出了“定标-培训-检查-整改-督办-再优化标准”的闭环工作方式。同时,开通运营企业“一星至五星”的提升通道,开创了水务行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先河。
今年被北控水务定义为企业的“品质质量年”,明确两大任务,抓标准、抓交付,实现全员理念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而在2018年年初,北控水务还正式推出了资产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双平台”战略,向轻资产企业迈进。李力表示,向轻资产转型是环境产业的大趋势之一,中国水务环保领域市场必然会越来越走向细分,“资管方”和“运营方”必然逐步成熟与分化。向轻资产业务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运营服务要求的不断升级。
症结浮出水面,北控水务积极探索解决路径
在严监管的背景下,环境产业的需求和风险也在发生变化,行业多年的症结也不断暴露出来。如污泥处置责任的归属问题;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的责任归属问题等等。观韬中茂(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浙江省律协环资委主任陈国强曾指出,环保督察对改善生态环境肯定有利,但也对污水处理厂的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由于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的案例时有发生。“污水厂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到底该追究谁的责任”一直是困扰水务运营的一大难题。
《两山经济》作者、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环保企业必须坦然的面对进水超标带来的出水超标问题。必须坦然的接受,哪怕不是企业的责任,也必须与政府、工业企业一起认真的尝试改变边界。
而事实上很多环保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北控(大石桥)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也曾因为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2015年年中,当地将大石桥市工业园区内污水管网并入市政主管网,大量工业废水进入,持续对生化系统造成严重冲击。
北控水务集团运营总监兼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刘伟岩介绍,督察力度的空前,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北控水务一直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解决存在的问题。2018年11月,北控(大石桥)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出水全面达标,解除督办。
“当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下决心解决,并加大对污水处理厂上游污染企业超标排放的执法检查力度,也需要污水处理企业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协助督查”。
刘伟岩表示,北控水务一直以来都主动承担责任采取措施防止污水厂进水超标,通过企业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减少进水超标对自身的影响。目前北控水务已经与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联合环保督察员制度,积极与政府进行沟通,配合政府部门取样检测,促进来水达标率的提升。
“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对行业企业来讲必然是一大利好。”李力指出,环保督察在某种程度上让长久沉积的行业问题得以暴露和更好地解决。通过环保督察规范市场,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但陈国强也指出,很多时候,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问题不仅仅是污水厂内部污染治理的问题,还得考虑上游进水、管网、水量等问题。
需求侧、供给侧、监管侧,需要全面完善和做好协调
“环保督察的常态化,让环保的需求更加真实。”李力表示,这必然倒推产业更快地走向良性发展。但从目前产业面临的问题来讲,要真正把好运营端,回归服务业的本质,无论是需求侧、供给侧、监管侧都要不断完善和更好协调。
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依然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傅涛强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所覆盖的领域,只有30%到40%直接计入了产业的范围,未来很大一部分需求还在陆续释放。
这也间接表示,严监管下带来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需求侧需要面对的。让更多需求市场得到真实落地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推进,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
盲目扩张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危险的。李力指出,环保行业具有竞争性进入、垄断性持有等特点,所以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忘记初心,偏离以客户为导向的中心。当前,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业内企业的“长期主义”的观念还不完善,而这往往会制约企业的稳步发展。
“对于企业来讲,不顾质量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走向灭亡。”李力介绍,北控水务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秉承“有质量”发展及“高质量”运营的原则,坚守达标运营红线,严控项目运营风险,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标准化水平。北控水务一直对标国际国内同行先进企业,全面开展运营管理培训,不断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如依托“北控水务学院”,已经连续开展9年“北控水务-清华大学环境工程高级经理人研修”培训,6年“污水处理厂厂长培训班”。
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和外部经济环境肯定会不断波动和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企业需要保持稳健的经营风格。
同时,从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来看,环境产业的市场空间是不容置疑的。但李力也指出,环境产业属于静脉产业,行业的土壤比较贫瘠。就如同生物池的微生物一样,长期处在寡营养的状态下。这就给供给侧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企业如果要长久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从目前产业的发展来看,很多以技术见长的、细分领域的环保企业都保持了稳步的发展状态。
只有严格标准的环保监管,才可能推动企业建设运营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曾指出,合理、适度的环保督察实际上对环保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释放出更大的治理需求,长期利好环保行业的规范发展。
“但精准、专业的监管以及监管力度的把握尤为重要。”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投融资(IGH)合伙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李炜在2019水业战略论坛上也曾明确指出,环保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或者罚款,而是为了环保行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监管保护规范操作、治理成效显著的企业,同时把环保治理能力欠缺、治理效果不佳的企业逐出,优化环保行业竞争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真正改善环境服务。
在最新的《规定》中,明确了今后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关中央企业也将纳入督察范围。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李力建议,监管的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同时系统性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李晓佳,转载自中国水网。查看稿件原文:http://www.h2o-china.com/news/29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