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5月30日 /美通社/ -- 5月29日,沪港大专院校生命教育新媒体创意大赛在香港恒生大学落下帷幕,大赛颁奖典礼同时举行。大赛由福寿园国际集团与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联合举办,聚焦生命教育主题,目的在于提升大专院校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推广对生命价值及意义的认识,善尽大学及生命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
大赛历时近半年,通过沪港两地参赛征集、甄选初赛作品、全网投票以及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在23部入选作品中开展奖项角逐。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处长魏敬东,主办机构代表福寿园国际集团文教委主任、生命服务学院院长伊华,香港恒生大学协理副校长、传播学院院长曹虹,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志宇,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等30余位嘉宾莅临现场,见证了大赛金、银、入围奖作品的诞生。
年轻创意激活生命教育
本次大赛在香港与上海两地同步举行,共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香港恒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7所院校参与,组委会收到包括微电影、动画、绘本、游戏等多种类型的新媒体作品,涌现出一批既有内涵、又独具思想的佳作,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对生命的无限热情和创意。
经过严苛的专业评审和广泛的网络投票,来自香港恒生大学朱惠敏、姜婉婷等联合创作的微电影《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摘得比赛金奖。影片讲述了颓废青年与一位过世女孩的“灵异”相遇,并帮助女孩完成遗愿,从而燃起生活信心的故事。看似荒诞的内容,却透露出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珍爱生命、积极生活的主题立意。
大赛银奖则归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张天池创作的动画短片《一次“死亡观”的挑战》。短片形式新颖、内容真实直白,以一个现实挑战活动“生前葬礼”为背景,记录了5位挑战者策划自己葬礼却最终放弃,用“失败”向公众发问并呼吁正视死亡。
此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刘姿园、吴雨舟的作品《微光》,胡伯俊作品《初生》,香港城市大学梁凯甄、叶丽莹作品《命劫》,香港恒生大学连梓霞作品《命若悬丝·延续生命》等10部作品分享了入围奖。作品《初生》同时以3501票的大众网络票选摘得最佳人气奖。
福寿园国际集团文教委主任、生命服务学院院长伊华,香港恒生大学协理副校长、传播学院院长曹虹分别为金奖团队、银奖得主颁发大赛奖杯。伊华院长在颁奖后表示,年轻学子所表现出的对生命教育、生死教育的视角、感受和思考让人惊喜,他们丰富的文化创意和全新的网络语言,传递了新生代的生命态度。这正是福寿园策划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希望借由年轻人带动公众对生死观念的重新认知,推动生命教育渗透到更广的领域、更多的阶层。同时,通过本次比赛福寿园也让生命教育跨越了地域,促进沪港两地公众对中华生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与共享。
专家座谈体认生命价值
颁奖典礼之外,现场还举办了生命教育座谈会。会议由香港恒生大学林荣钧博士主持,来自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东华三院等著名慈善机构,以及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香港恒生大学的专家学者,以生命教育新媒体大赛为案例,就各自在生命教育、生命服务领域的理念与实践,和与会者做了精彩的分享与互动。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院长伊华首先介绍了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近年来在生命教育进社会、进校园方面的努力和阻力。国人缺乏谈论生死、谈论殡葬的勇气,这透射我们缺失生命教育的现实。伊华院长呼吁社会各界应链接为生命教育的合力,推动中国人的生命观、生死态度的改变,补上缺席的生死课。
香港恒生大学协理副校长、传播学院院长曹虹教授则表达了香港恒生大学举办大赛的初衷。当代年轻人对“生死”充满好奇,但又缺乏深层次的反省和思考。高校积极参与推动生命教育,就是希望年轻人多认识一些生命,从而尊重生命、探索生命。从死看生,才能更懂得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和生命意义。
东华三院署理社服总主任梁碧琼女士介绍了覆盖全港的“圆满人生服务”,从身、心、社、灵“全人关怀”探索长者生命服务和终老安排。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先生延伸阐述了生命教育和服务中的重要事务 -- 自杀预防。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总干事赵汉文则分享了如何通过关注长幼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从而推动生命教育的项目案例。
典礼之后,还开展了由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香港分会和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讲客堂”讲座。本次讲座以“生命教育的意义”为题,福寿园国际集团文教委主任、生命服务学院院长伊华应邀做了主旨演讲。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生命教育客席导师杨启明,济川文化研究会主席、首届礼艺节统筹委员会主席潘树仁,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九龙总区指挥官、助理总监陈兆麟,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香港)分会荣誉顾问、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剑诸等嘉宾出席了讲座并做了主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