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4月30日 /美通社/ -- 4月27日下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中国网智库中国举办“携手共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圆桌论坛。中共中央党校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建奇参加此次论坛研讨。他从国际金融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中国为“一带一路”搭建了多个资金融通平台
陈建奇在发言中首先强调了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资金融通是重要的一环。政策沟通,政策对接以后就要进行政策的实施与落地,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供给;另外,贸易的发展与资金的融通也是密不可分的。“一带一路”目前参与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修路搭桥,其根本也是需要资金的支撑。
陈建奇介绍说,自2013年以来,中国就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搭建资金治理平台高度重视。中国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2014年中国设立了丝路基金,更是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陈建奇在谈到“一带一路”资金平台时指出,亚投行主要是提供贷款,丝路基金主要是提供股权投资。另外,中国还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一同搭建混合型金融平台,构建多边或双边区域性的金融机制,支撑“一带一路”的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目前,“一带一路”的整个资金治理机制已基本成型。
“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币国际化
陈建奇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不能求短期回报,因为“一带一路”核心聚焦于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的特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缘政治复杂,农业占比较高,基础设施缺乏。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不能求短期回报,应该以中长期视角来看待。现在全球的热钱有几十万亿美元,而世界上基础设施投资就有几十万亿美元的缺口,把热钱变成投资,创造投融资的模式非常关键。
陈建奇指出,中国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搭建了“六廊”、“六路”、“六港”等基础设施使一些国家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可以增加这些国家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出口,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现在的投入未来可能在较长的周期后形成有效回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异性也比较大,首先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需要提供比较好的营商环境。另外,尤其是开发第三方市场,要强调多边参与,尤其是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的投资银行等等一系列多边机构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中,也须要把控好长远投资带来的金融风险。
政府投资一般会基于长远考虑,企业投资大部分比较注重短期效益,两者就会形成一种矛盾。陈建奇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投资应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并引导企业与私人投资,政府应发挥好开发性金融作用,以政府资金引导投资方向,撬动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广泛参与重大项目。通过整个经济往来的正常化,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为项目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以保证债务与资金融通的可持续性,让各方参与者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陈建奇说,随着“一带一路”的进一步深化发展,相关国家企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形成稳定的国际环境,一个运行完善的货币体系会非常重要。同时,经贸合作与投资合作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维持资金、外汇、汇率波动,其根本取决于人民币未来能否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国际化。
陈建奇表示,人民币一旦实现了国际化,中国可以通过央行的一些政策,来更好地惠及沿线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是缺资金、缺技术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较大进展,将会更好地防范这些国家的外债风险。未来,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储备货币,将使“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借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