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月14日电 /美通社/ -- 1月1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投融资促进委员会主办的“2019中国资本创新高峰论坛”上,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刘顺达、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盛世投资CEO张洋等发表了主旨演讲。张洋在演讲中提出,产业母基金是实现金融市场化的重要抓手。在我国长周期股权投资产品呈现结构性短缺的形势下,人们要抓住产业母基金这样一个新工具。在市场化布局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母基金应该成为信用扩张和货币发行的重要载体。
Wind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资管行业总规模达126万亿,从总量上看确实不缺钱。但从资产类别进行分析,在这126万亿中,银行理财占29.54%,信托占26.25%,证券占16.88%,保险占16.75%,私募基金只占11.1%。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保持了正向增长,2018年增幅达15.1%,管理规模近13万亿元。但不容回避的是,在私募基金中,很大一部分是私募证券基金;即便是私募股权基金里面,也只有小部分是私募创业基金。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资金多数流向了固定收益,流向了房地产和政府拉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底层资产的固定收益产品。目前,我国长周期的股权投资产品确实比较短缺,但这种短缺是结构性短缺。所谓结构性短缺,就是说我们的长期资本提供者不是配置性的。在国外长期资源提供者是大学基金、私人捐赠基金、社保基金,而我国重要的长期资本供给者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
自从财政资金“拨改投”以来,政府引导基金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如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存量已达数万亿元。根据投中CVSource调研显示,2018年一级市场募集金额较大的10只基金中有7只基金是政府为主要出资方之一。除了财政直接出资外,包括央企、城投公司在内的国有企业也非常活跃。在张洋看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资本供给的新的结构性力量 -- 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而这些产业基金中很多以产业母基金形式出现。大家要善用这样一个工具。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张洋认为,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与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和传导机制息息相关。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央行货币工具使用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更多地创设了一些定向工具。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发展,张洋认为,在原有金融机构之外创设一个新的准金融力量,用新的传导体系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结构,以提高传导效率。一个“一竿子捅到底”的方法,就是产业母基金。
以政府财政出资和国有企业为核心出资力量的产业母基金,不是颠覆原有金融体系,而是在培养一支新兵。近年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发展迅猛。国家想要支持什么领域,都会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究其原因在于基金具有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权、决策权、收益权、风险等可分离的优点,是一个灵活的资源配置工具。产业母基金可以较大限度调动市场上所有主体的参与热情,把资金配置到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张洋看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点策略就是用产业母基金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母基良性发展的核心要素则是市场化。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盛世投资新投基金47只,新投规模80亿,新投子基金规模320亿。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盛世投资在内蒙古通辽用肉牛产业基金为精准扶贫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广西共同发起设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金。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盛世投资创新方式将美团点评B2B湖南总部落地湘江新区,在武汉经开区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盛世投资在南京、南通、连云港等地推动爱飞客、新希望、纳尔股份、通富微电、通利科技等落地与发展。诸多案例背后,均离不开产业母基金的身影。
钱从哪里流过,哪里就会繁荣昌盛。张洋认为,无论是实体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母基金未来一定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加以市场化利用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