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8年12月6日电 /美通社/ -- 12月5日,CCF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津举行,论坛上,作为国家医药创新园与新药研发龙头高地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联合具有人工智能行业顶尖技术的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云大数据)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建设用于医疗医药研发的智能技术公共平台,并共同筹备成立医智生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本次论坛亦得到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 (CCF) 的大力支持,随着三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充分发挥几方在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协同作用,利用综合性交叉学科的资源优势,助力医智生命科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药研究与转化平台,共同为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新药研发:从化学试剂到基因数据
据德勤 (Deloitte) 报告,2017年全球 TOP12 制药巨头,成功上市一个新药的成本为20亿美元,CFDA 批准临床实验的数量大幅下降,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通常要8-12年时间,在研发上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2%,相比2010年的10.1%降幅显著。针对新药研发周期漫长且回报率低的状况,近年以来,医药巨头纷纷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传统制药行业渗透,比如辉瑞、美敦力等纷纷引入 AI 技术,IBM Watson 与辉瑞合作将机器学习用于癌症药物发现,与美敦力合作推出糖尿病监测 APP。
反观国内整体行业属于起步阶段,国内亟待构建 AI 医药研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我国 AI 医药研发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前列。为此,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与天云大数据合作建设医疗医药智能技术公共平台,该项目已列入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计划。医智生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筹备成立即是有益尝试。
本次论坛上,来自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承恒达、CCF 专委会副秘书长黄宜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药物信息中心主任林建平教授、微软云方案架构师王健、安龙基金创始人赵春林、北京锋创集团董事长张寒燕等数十位业内专家与投资人共话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探索医药智能发展新机遇。
《健康医疗大数据及其应用报告》在会上发布,CCF 专委会副秘书长黄宜华在报告中提出,如何将患者的被动性参与转向主动健康管理,从单案例效果评估转向过程性、全程性的整体评估和体验;从病种数据管理扩展到健康数据管理,从关注争端和治疗技术到预防、护理和康复环节是未来医疗行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正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天云大数据董事长雷涛在发言中提出,在新药研发中,针对适应症或副作用的研究以往做法是通过实验检测药物晶型,而现在则可以通过数据模拟加速检测药物晶型,在数字经济时代,新药研发的关键已从实验检测转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药物靶点预测、药物筛选、药物适应症预测方面大有可为。医智生命科技立足天津,力争打造“医药+AI” 的标杆企业,构建一流人工智能医药研究平台、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医药研究人才、对外输出一流人工智能医药技术。
AI 如何赋能智慧医药
据最新国外资料显示,新药研发领域的五种 AI 应用包括:寻找可能成为潜在药物的新化合物;预测潜在的测试药物的作用好坏;分析不同的药物能否组合在一起治疗疾病;发现以前测试过的化合物的新用途;基于个人遗传标记来做个性化医疗。使用 AI 用于新药研发可以提高研发成功率、加快研发速度、解决复杂问题。
天云大数据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厂商,主要提供各行业通用的人工智能 PaaS 平台 (MaximAI),即服务 AI 的 AI,为开发 AI 应用的企业、团队或科研机构提供人工智能工具,加速 AI 开发的工程化、流程化。天云在此前通过 MaximAI,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建模过程仅花费了3-5天时间;同时使用复杂网络全景展现了适应症与靶点蛋白关系图谱(该图之前只能进行两两展示),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于药物适应症和副作用预测前景广阔。
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www.beagledat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