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首届滇沪论坛在昆召开,打造医术、学术、技术沟通全平台

一带“心”桥梁,一路新希望
2018-10-26 12:00 6325
今天,2018昆明市心血管论坛暨首届滇沪论坛在昆明召开。该论坛致力于打造医疗系统首个大规模持续性的云南-上海互帮互助项目,为更多云南患者提供生命“心”机遇。波士顿科学参与本次滇沪论坛,共筑医学平台搭建,促进两地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

昆明2018年10月26日电 /美通社/ -- 今天,2018昆明市心血管论坛暨首届滇沪论坛在春城昆明召开。该论坛致力于打造医疗系统首个大规模持续性的云南-上海互帮互助项目,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学术交流与技术沟通,架起心血管疾病创新治疗桥梁,为更多云南患者提供生命“心”机遇。波士顿科学参与本次滇沪论坛,共筑医学平台搭建,促进两地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

本次“滇沪论坛”集结滇沪两地权威专家,就“一带一路”心血管治疗学术交流与创新技术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本次滇沪论坛沪上专家团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冠心病可防、可控、可治,通过医疗合作,我们能为更多潜在患者的疾病预防和患者的术后持续性治疗提供帮助。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滇沪医疗的连线,必将成为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基础。医疗互助,资源下沉;交流共进,合作共赢,相信此次论坛将推动学术与技术全面发展,两地医疗健康共同进步。

论坛特别增设冠心病大型义诊环节,省卫计委医政处杨学东主任出席了此次义诊活动。同时,义诊环节中,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罗心平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东教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范虞琪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张必利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桑震池教授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鹏教授为代表的滇沪专家团就冠心病防治及术后恢复护理用药知识等问题向在场公众及患者进行科普。

挑战当前,新技术“心”机遇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与死亡率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死亡率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死亡原因的首位[1]。在所有心血管病患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死亡率亦呈上升态势,且农村比城市上升更明显。面对如今疾病的严峻形势和城乡差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罗心平教授表示,学术与技术是医学发展之本,但需要交流与沟通方能传承;“滇沪论坛”的持续开展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防治差距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也是未来更大规模医疗合作的重要参考模板。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创新技术也经历蓬勃发展后趋于成熟。技术与器械的进步,使得介入治疗近远期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介入手术数量也呈连续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753, 142例,成为全球第一的介入大国[2],然而基层介入治疗能力建设及提升仍然任重道远。对此,孟照辉教授认为:“通过与沪上专家的交流,实现新生技术与前沿学术的长期互助,昆明将迎来更多‘心’的机遇。相信“滇沪论坛”的长尾效应,能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发展于沪,传授繁荣于滇,让更多基层患者获得实际的受益。“

平台共建,促合作赢未来 

滇沪医疗连线,离不开各方的竭诚合作。“助力医学平台的搭建,增进前沿学术与尖端技术的合作交流,受益终端患者,这与波士顿科学‘为生命创新’的企业愿景不谋而合。”波士顿科学心脏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事业部副总裁施纯敏女士表示,“未来,波士顿科学将持续通过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帮助两地专家拓展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深度与广度,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沿袭一带一路之思想,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滇沪合作发展至今已二十载有余,滇沪医疗合作关系更从“对口支援”发展到“精准健康扶贫”,逐步深入。现今,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窗口和发展通道,已成为“国门医院”的标杆。未来“滇沪论坛”不间断的医疗合作互助,将为云南日后的全面发展与对外交流不断倾注心力,进一步协助云南树立对外开放医疗高地的目标形象。


[1] 国家心血管中心(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2] 霍勇(2018),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公开数据

消息来源:波士顿科学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