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2018年10月22日电 /美通社/ --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近年来“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10月18日,由中科聚信(SCAI)携手新华网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18金融科技支撑小微企业融资与普惠金融研讨会”云南站活动在昆明举行。中科聚信首席执行官马占军、云南省银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航波、新华网云南分公司总经理王江、新华网云南分公司财经部主任黄晓英等百余位金融机构专家、职能机构领导与 SCAI 技术大咖出席此次研讨会。
马占军先生在研讨会上表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必须有新的思路。中科聚信作为中国科学院及红杉资本重点投资打造的 FinTech 企业,中国金融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的佼佼者,一直以来肩负并践行“推动行业前行,传承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中科聚信将一直致力于把其行业经验悉数授予国内小微企业及金融机构。
普惠金融的难题
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如今,普惠金融已经演变成一个更为复杂的金融生态体系。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指出,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而且包括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提供者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而且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不仅包括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机构(银行、保险等),而且包括为这些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效率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还指出,城镇中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小微企业往往难以享受到真正的普惠金融,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关键的问题,在于相较欧美等国发展上百年的商业文明社会,中国目前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
业内专家指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点。传统金融机构将“金融弱势群体”拒之门外,原因之一是银行和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德风险,银行拒贷也是在审慎原则下不得已而为之。
让 AI 科技完善信用体系
如何完善征信体系?这就离不开时下火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帮助。“有效整合内外部数据,应用智能分析手段,结合业务实际,通过线上线下合理结合的方式实现智能信贷审批和差异化信贷管理,最终打造金融机构的智能决策体系,这样可以来服务中小微企业及普惠金融,”马占军先生在此次研讨会上如是说,而这也是此次研讨会的主题。
作为中国金融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的佼佼者,中科聚信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将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研发成果应用于金融领域,高性能分析挖掘客户各类数据及关联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支撑政府、金融机构进行大量复杂的智能管理、决策及高效运营。
特别是,中科聚信结合其专家团队十余年的国内外征信体系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借助 AI 技术进行信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正在让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科聚信是中科院及红杉资本重点投资打造的一家‘实干’企业,要的不是纸上谈兵,关键是要将技术落实到业务实处。”马占军先生表示。因此,中科聚信全部人工智能产品均围绕实际金融业务场景构建。比如,在此次论坛上,中科聚信副总裁张淑静女士就如何有效选择客户及提高客户价值进行了深度分享,介绍了中科聚信在客户价值挖掘、客户挽留、客户活跃及产品匹配等方面的努力。另外,她也向大家展示了中科聚信的信用产品体系及业务应用。中科聚信副总裁张晓军先生、总监邹卓汉先生在研讨会上,对中科聚信全信贷生命周期的金融科技和智能产品进行了展示和分享,包括阿拉丁金融平台2.0、获客平台、智能决策平台、报表平台等。
中科聚信首席风险官李莉女士则在论坛上向与会嘉宾深入剖析了中科聚信在高集群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型、AI 等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渗透及合理应用领域的进展,还针对欺诈防范、社会网络分析等进行了深度解读。“人工智能(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各有所长,因此需要取长补短,融合智能模式的智能技术将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机共存’将是人类社会的新常态 。”她说。
除了人工智能产品,中科聚信还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设“模型与应用研究实验室”,围绕银行信贷营销、反欺诈、信贷审批、贷后管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场景,融入 SCAI 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领域的研发成果,旨在培养新一代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人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马占军在此次论坛上表示,中科聚信通过实际业务 AI 人才的培育,将继续推进智能体系更好地在各垂直业务场景中全面落地,切实服务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从而为其打造更长远、更具优势的智能运营系统匹配具备雄厚技术实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