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10月22日电 /美通社/ -- 当下媒体娱乐版块中,古装影视剧占据了大量的视觉空间。在曲折惊险的剧情之外,制作方也常常打着还原历史细节的旗号,在色彩渲染上下足功夫,各种配色、滤镜的使用可谓费尽心思。我们无法完全重现过去的那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在流传下来的实物和文字记载之中寻找建构过去世界色彩的碎片。10月19日,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SMG、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打造,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共同承办的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博物馆展览策划鲍文炜老师为读者剖析中国色彩的基因,还原一个中国古代的色彩话语体系。
天真无邪的眼睛只是一个神话
什么是中国色彩?这是首先要理清的一个问题。我们这里讲的色彩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生物的、物理的概念。从科学角度来说,各色光都有确定的参数,中国人的生理构造也和外国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人的认知与文化系统发生关联之后就会产生复杂的后果。
动物也会对不同颜色做出反应,但是它们缺乏识别、分类、命名颜色的能力。而人类则可以对颜色进行分类和识别,将它从物体本身的属性中剥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并且产生独特的文化意义。当这个体系产生并深深融入整个文化系统之中的时候,它就可以跟我们的情绪共同作用,产生一些更加复杂的互动和呼应。
每个人生来都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文化中,所以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包括颜色的时候,总会带着一套预置的文化或精神模板。自然,中国人看待颜色的方式也不是简单的视觉细胞、视干细胞和光线、物体反射的纯物理结果,而更是一种文化结果。我们要探讨的中国色彩,就是中国人识别颜色,命名颜色,在生活当中使用颜色的独特方式。
色彩学研究的难点
色彩学,尤其是古代色彩学研究面临若干不易克服的难点:
第一类是文献资料的难点。
首先,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艺术品或文物,与它们的原始状况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会影响我们对它的认识和感知。典型的例子就是文物修复中修旧如旧的困难。这种旧,到底是指器物刚刚制造出来的颜色状态呢,还是时间摧残后留下的斑驳、老旧的状态呢?究竟还原哪一种色彩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其次,古今的照明条件有很大差别,不同光线下,人对颜色的感知差异是巨大的。今天博物馆中的展品都陈列在非常明亮柔和的灯光下,这跟几百年前在蜡烛或者后来的煤气灯、汽油灯这些光线下看到的颜色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一因素却常常被人忽略。
再次,由于图片资料的限制,很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是在剥离文物色彩的情况下开展研究的,其概念图式构建的是黑白灰的世界,这对我们了解古代色彩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类是方法论的难点。色彩牵涉的问题和内容太过广泛,包括物质上的材料问题,技术上的染色问题、化学问题,文化上的艺术问题、符号学问题等。其重要性该如何排序,怎样对这些有关问题进行系统化地研究,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可供参考。
第三类是认知的难点。今天的人看待颜色的方式和古人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熟悉的关于颜色的很多概念,如三原色、冷暖色、对比色等,是非常晚近才走入我们生活当中的。同样,古人描述色彩的方式也是不易于我们理解的。今人很难体会古代人看待素材的状态和方式,这是我们研究古代色彩时会碰到的认知难点。
今天很多关于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常被放在大的服饰史框架下,但在这之外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待挖掘。
中国人的色彩系统
中国的色彩系统与中国人的宇宙观紧密相连,从五行、五色到五德,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
五行是中国人宇宙观的基础。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与五方对应,三月春分时,木星出现在东方,因此,木和东联系在一起。火星、金星、水星和土星也会在特定时间来到天象当中特定的方位。
黑、白、红、黄、青是中国的五原色。《黄帝内经·素问》中,岐伯说:东方生风,风生木,其色为苍;南方生热,热生火,其色为赤;中央生湿,湿生土,其色为黄;西方生燥,燥生金,其色为白;北方生寒,寒生水,其色为黑。如此,五行、五方与五色被构建成为一个系统。
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古代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选择某一个特定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朝代,来证明自己承袭了五行当中某一个元素代表的德行,由此形成了“五德终始说”。颜色也就因此带上了政治意义。直至秦汉时期,颜色的制度都被作为政权正统性的依据。
五种正色可以混合成其它间色,色彩本身就成为一个系统。颜色的制度确立之后,天下的礼治也有了可以参考的依据。周代的冕服制度中,统治者要着玄衣、纁裳,即上着黑色,下着黄红色,分别象征天地。颜色成为礼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五色本身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黑:代表水德,所以经常作为藏书楼顶琉璃瓦的颜色。黛也是黑色的一种,作为古代女性的眼妆,“粉黛”也成为女性的代名词。
白:今天常和丧事联系在一起,不太吉利,又常指代反派角色。但在古代,铅白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追求外表上的美,留下了“傅粉何郎”这样的典故。
红:古今中国人都很喜欢的颜色。焉支山记录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事,焉支化为胭脂就成了贵妃脸上的桃花妆或飞霞妆。
黄:中国人概念中非常重要的颜色。我们母亲河是黄河。黄色也是皇家专属的颜色。此外也有“花黄”这样的美丽面饰。
青:我国特有文物代表的青花瓷,见证了元代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青绿山水”,是我国重要的国画流派。
关于颜色的文化典故数不胜数。
中国古代的颜色设计理念与我们今天关于色彩的一些理念非常不一样。《红楼梦》就是旧时一部以撞色设计,冷暖搭配来衬托人物性格的生动事例簿。今天的设计师可以从中国古代艺术当中汲取很多灵感,这也是中国古代色彩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