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2月11日电 /美通社/ --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报告》于今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巨大潜力。
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撰写,直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复杂性,旨在提供一种理论框架,以便分析、评估该倡议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报告有一个关键假设,即基于一种共同愿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构建出一种以长远目标为导向且兼具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该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够发挥核心作用,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切实促进经济繁荣。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指出:“此次报告为开发计划署和国家开发银行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其他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指出,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但仍然可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互补长短,实现多赢。”
该报告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之间的联系。报告认为,通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将聚焦减贫、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包容性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发展、互联互通和工业化,还将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可持续化转型。
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刘勇指出:“报告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开发银行服务国家发展、助力‘一带一路’的不懈努力,展示了国内外高端智库携手合作、提升中国研究软实力、实现知识分享的良好夙愿。”
过去30年来,中国自身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开放,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9%,比2015年上涨了14.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工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在此背景下,报告展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并分析了机遇和挑战,还引用了最新数据,特别是关于贸易和投资发展趋势与发展模式、工业合作、金融一体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的社会指标与潜力相关的经济数据。
报告探索的假设是,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因此,这一倡议可以让相关国家从贸易、投资、打入国外市场、出口多样化中获得更高的收益,重要的是获得知识和技术——这些都是提高生产力和促进增长的关键因素。各国应当改善宏观经济和商业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从而创造更加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环境。
只要“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以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创造社会与环境价值,那么就可以在创造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之外,拥有向世界人民提供公共产品的巨大潜力。例如,报告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教育、社会保障和劳动力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该倡议将产生的社会价值,并得出结论: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相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跨区域效益,造福子孙后代,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没有直接参与这一倡议的人们。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表示:“北京大学期待继续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道,探索如何在当前经济格局下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界力量!”
罗世礼还补充道:“我们希望这些投入可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希望中国领导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的其他领导人都能够在今后几十年中继续致力于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