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9月26日电 /美通社/ -- 虽然81%的妈妈认为自己做到了专注且认真地和孩子交流,但一份针对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的调查却发现“有超过三成父母边玩手机边与孩子聊天”。
这份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华彬快消品集团百仕欣饮料(北京)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基于专业的指标体系,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得出,是目前国内针对城市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一份较为权威、专业的研究。
该指数首次提出了影响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六大维度 -- 身体健康、情绪积极、人际和谐、生活满足、人格健全以及理想高远。作为长期致力于传递家庭育儿科学理念的权威专家,《父母必读》杂志社主编恽梅在谈到“人际和谐”这一维度时表示:“积极的、有益的亲子互动,不仅能使孩子获得安全感,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爱,还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社会化,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父母经常陪伴孩子,与孩子有良好的亲子互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有正向影响。”
沟通“不走心”,逾三成父母需自省
据“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研究组调查发现,超过三成的家长应该为沟通不畅“买单”。数据显示,逾三成父母边玩手机边与孩子聊天,近两成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且随着孩子年级越高,比重略有增加。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差的孩子与父母沟通的质量更低,父母与子女专注聊天比例大幅度下降。
孩子是否愿意与父母聊天?从指数中不难看出,中国少年儿童对亲子沟通的意愿整体向好。调查发现,和家长经常交流的孩子达到近六成,近八成孩子愿意与爸爸聊天,近九成孩子愿意与妈妈聊天。
学生与父母经常聊天的比例,随着年级升高,基本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常与父母聊天的比例较高,为74.2%。初二比例较低,为46.0%。初三为50.5%,略有回升。报告指出,这一趋势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初二是青春期到来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年级往往逆反最严重,因此孩子常常表现为不爱与父母说话,不想把心里的想法告诉父母,更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等。初三时,随着孩子思维的发展,情绪逐渐稳定,而且这时又面临中考的到来,因此有些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学习成绩分组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与父母经常聊天的比例越高。反之,成绩越差的学生,与父母很少聊天的比例越高。
“太唠叨”、“没话说”,父母沟通习惯需更新
指数也进一步指出,认为“妈妈太唠叨、和爸爸没话可说”是现阶段少年儿童不愿与父母沟通的最突出因素。调查数据显示,男孩更容易和妈妈没话可说,而女孩更容易和爸爸没话说。孩子不愿意与妈妈聊天的首要原因是不理解我,其他依次为总谈学习、爱唠叨、老批评我、总提很多要求等。
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前后,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被理解和尊重,被当作大人来看待,更容易对父母的沟通习惯产生厌烦。专家建议,父母想要和愿意聊天的孩子“连上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沟通习惯。
指数研究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研究员认为:“随着年级升高,父母与孩子聊天时投入更少,不够专注,这或许是因为在父母眼中,孩子逐渐长大了,对嘘寒问暖式的聊天需求更少,抑或是因为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因此亲子间的聊天越来越敷衍。”所以,想要促成流畅和谐的代际沟通,父母需更加“走心”。
亲子沟通顺畅的孩子更快乐
报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少年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景。家庭因素对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情绪等也有较大影响。顺畅的、高质量的亲子沟通,有利于少年儿童缓解压力,获得更多安全感,更好地实现成人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培养目标,也会使少年儿童对家庭的满意度更高。
因此,孙宏艳、恽梅等专家均表示:父母应该当好孩子的“大朋友”,多与孩子交流情绪、兴趣、同伴等直接影响孩子主观幸福感的话题,以期达成更加有效的代际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成长氛围。
作为该指数的联合发布方之一,百仕欣饮料(北京)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 全球少儿果汁饮料领导品牌果倍爽,自从2015年进入中国以来,除了为中国的孩子带来好喝、优质的果汁饮料产品,一直致力于推动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沟通。无论是推出“绿茵星生代”校园足球项目、与万达宝贝王合作举行六一欢乐亲子跑活动、还是每年“开箱码上扫,100%中奖”的促销活动中亲子旅游、电影卡等奖品,果倍爽通过各种充满乐趣的推广方式,呼吁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本次果倍爽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发布,更是呼吁全社会共同联手,从该指数提出的六个维度全面关注中国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为孩子营造快乐成长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实自然成长,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六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