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2月2日电 /美通社/ -- 2016年国际残疾人日前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今日发布《中国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研究报告》,为中国残障人士在平等获得司法保护方面提出积极建议。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先生表示:“2016 年不仅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效的第一年,同时也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通过十周年。及时评估中国在为其8500万残障人提供包容性和便利的社会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分重要。”
2016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人权白皮书《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指出,中国的司法保障体系取得显著进步。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中国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研究报告》深入揭示了残障人在平等获得司法保护、实现基本权利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探索,提出积极建议。
本报告关注了司法全过程中残障人面临的障碍,研究了残障人的法律需求与法律人提供的实际服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更重要的是,报告讲述了残障人士在获取司法公正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包括获取法律信息、知晓法律援助、运用法律服务、采取法律行动及解决纠纷等各个方面。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了解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是“实在没有办法”、“社会影响很大”、“领导重视”。与此同时,仅42%的人对法律援助的认知,与官方的“经济困难”标准一致。
除此之外,社会歧视及偏见进一步限制了残障人士享有司法保障,导致他们的挫败感和不自信。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人将他们在获得司法保护方面遇到的挑战归结于残障人士的“受教育程度不足”,认为是他们自身原因而不是外部因素。
服务提供者对残障人士享有平等司法保护的知识和意识有限,也阻碍了对残障人士提供有效服务。例如,某位视力障碍者从地铁站台摔伤,其律师的态度竟是 -- “你看不见,你出来干什么。”因此,消除对残障人士的社会歧视以及促进残障人士法律赋能至关重要。
该报告是在纪念2016年国际残疾人日“为我们期望的未来实现17项目标”特别活动上发布的。发布会由联合国残障工作小组主办,得到了联合国促进残障人士权利伙伴关系中国工作组(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的特别支持。
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共同撰写。该报告和今天的特别活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残障人士建立一个包容、无障碍和无歧视的社会。
下载报告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