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供求关系首次出现逆转并对行业信用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2008年12月18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新华财经有限公司(“新华财经”)资信评级部门今日发布的《中国港口行业信用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港口行业已步入下行周期,并出现供求关系的逆转,这在中国市场尚属首次。在经历了1990年、1998年的短暂波动之后,中国港口业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中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特别是随着国内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增长转变,高耗能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这无疑将对该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企业信用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Logo: http://www.prnasia.com/sa/200611140926.gif )
新华财经指出,港口经营的主要风险是行业周期波动、商品贸易格局变化和竞争风险。随着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外部需求迅速下降,国内经济增长也将放缓,这将进一步加剧港口之间的竞争。当前中国港口业的投资惯性尚在延续,港口投资从规划到建成,历时颇长,难以根据一时的供求关系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港口间的合作将有利于发挥协作优势,但地方政府间合作力度尚有待加强。
在谈及各地方兴未艾的“临港经济”时,报告指出,港城一体化模式在刺激地方经济增长上更有优势,尤其是沿海港口城市利用深水港优势,更有助于吸引重化工业、制造业和物流航运业在港区附近区域的投资,形成产业集聚。但是,在外部需求转向疲软的形势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开始受到质疑,特别是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时,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临港经济将显得不合时宜,会经受较大的挑战。因此,地方政府应更多地着眼于提高港口效率,并将经济增长的重点引导到物流、航运信息与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上来。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大型码头投资热度不减,在行业周期下行时,大型港口之间的竞争性风险也将不断加大。需求的剧降使得省内港口、省级港口之间的协调更为迫切,并将刺激港口整合提速,目前港口的整合已经开始起步。
新华财经认为,要区隔港口应对风险的能力和信用状况,竞争地位是首要的因素,这取决于港口的地理位置、腹地经济、在全球和区域航运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与航运商的关系。而分散化程度反映了港口所承受风险大小,是港口应对外部风险、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分散化经营包括货种、客户、航线、区域的多元化,此外,港口吞吐的平衡性也是分散化的具体反映。对特定商品运输港(除了铁路专线煤炭码头以外)和小型城市与内河港口而言,它们往往过度集中于特定的货种,且客户分散性有限,对产业波动、客户信用的暴露程度较高。
高额资本支出也是港口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来源,只有财务稳健的企业才可获得较高信用等级。港口为增强枢纽地位,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本性投入。对于全球性码头运营商而言,大量的收购也需要巨额的资金。甚至是地区性的城市港口,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目标,政府主导下的港口投资先行,也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投资。面对增长的市场,港口适时增加投资往往都很难,而对未来需求的错误估计则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风险。因此,大量的资本性开支成为制约国内港口信用水平的另外一个因素。
本报告是新华财经基建与公用事业系列报告的第一篇,未来新华财经将会陆续发布其他相关的信用风险报告,并密切跟踪政策、市场等重大变化,评估其对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发布报告与投资者分享。
如需阅读本报告全文,请与我们联络,电邮:xfe@xinhuafin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