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守艺中华风物之旅”:谁言此梅无好枝 痴为凌波仙子做嫁衣

中华网
2016-08-05 16:26 7358
由中华网、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和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携手发起的“守艺中华风物之旅”来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漳州”,探访本地生活,了解当地文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守护百年传统技艺。

北京2016年8月5日电 /美通社/ -- 由中华网、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和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携手发起的“守艺中华风物之旅”来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漳州”,探访本地生活,了解当地文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守护百年传统技艺。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荼蘼倒,只此寒梅无好枝。”有感于水仙在严寒冬季,仅凭一勺清水,亭亭玉立,宋代诗人刘邦直一首《咏水仙》,道尽歆羡,也略感缺憾,毕竟水仙不能如寒梅一般,傲立枝头,迎风纳雪。

谁言此梅无好枝?痴为凌波仙子做嫁衣。600多年后,清代的一介布衣补足了宋代文人的缺憾,闽南漳州之地的百姓误打误撞,将水仙花球破坏后,培植出了多姿形态的水仙,自此雕刻水仙渐成手艺一门,相传代代。

图:水仙的婀娜与恣肆
图:水仙的婀娜与恣肆

凌波仙子更多姿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只知水仙清幽脱俗,凌寒玉立,便争相吟诗作赋,唏嘘感叹。久而久之,原本就已化名不俗的水仙,竟又平添了一重更为受人赞誉的美名 -- 凌波仙子。

文人骚客不识五谷者不在少数,更别谈什么培植水仙了。倒是一介布衣的百姓在一茬茬育着花球,护着水仙。千百年来,百姓花农也是按部就班,如植蒜一般培育水仙。

话说,一百六十多年前,清朝年间,漳州九湖镇蔡坂村的百姓用锄头将水仙花球挖起,不小心将其损坏,不舍不得弃置,便将其存储在仓库中。岂料,几个月之后,竟发现裂开的花球长出了形状不一枝芽,于是才有了水仙可雕的例证。

自此,凌波仙子更为多姿。

图:漳州花农雕刻水仙竞高下
图:漳州花农雕刻水仙竞高下

痴为凌波仙子做嫁衣

故事发生在闽南漳州并不出奇,此地培植水仙花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宋代,漳州水仙位列七十二种名贵贡品之一,亦为民间珍贵馈赠礼品,寺庙供奉佳品。至明代,海澄月港开放海禁,水仙遂成为漳州对外贸易之品。至清朝,水仙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和地区。

对外海陆贸易,自是质优者为佳,取利更易。漳州百姓发现水仙可雕刻后,边争相效仿,于是漳州雕刻水仙佳名远扬。水仙花既为漳州市花,亦是福建省花。1987年6月,水仙入选中国十大名花,主产地漳州龙海九湖镇于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协评为“中国水仙花之乡”。

中国其他各地虽也有水仙培育之习,上海崇明、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均小有名气。不过,相较之下,论规模,凭花姿,漳州水仙均略胜一筹。

图:张文江与自己的得意之作《花果山》
图:张文江与自己的得意之作《花果山》

锦上添花不易水仙嫁衣难纫

漳州九湖镇蔡坂村张文江便是水仙嫁衣的专属“裁缝”。虽年过六十,张文江那双巧手依然如旧。从小接触水仙花,现任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也是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的第五代传人,张文江把雕刻水仙的名头做得越来越大。

丹凤朝阳、葫芦献宝、金猪献瑞、双龙戏珠、松鹤延年……作为中国水仙花艺术雕刻师,张文江的水仙花雕刻作品栩栩如生,获奖无数。今年元月,第五届北京.漳州水仙花文化艺术展在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落幕。出自张文江之手的一尊水仙花雕刻大景作品《花果山》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美猴王高2.5米,500个水仙花球制作而成,造型别致。

谈到雕刻水仙,张文江深知不易。水仙花雕刻看似简单,其实尤难。水仙花雕刻,倚仗个人雕刻技巧,匠心独运,造型百出。依据造型选花头,如“花篮”造型则要有对称脚芽的花头相配。此外,开花的时间亦需节制,好的水仙雕刻作讲求“根白叶绿花期对”。造型命名,容器适配,也是不容小觑。

玉女初长成待嫁在闺中

普通水仙球茎出售,依据大小品质不同,可卖到五元至十元不等,花农盈利空间极为有限。经雕刻的水仙则大为改观,价格成十倍,不算难事。与此相应,水仙周边产业,诸如陶器、花器、物流、银行、化肥、农药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当地发展起来。百姓培植雕刻水仙的热情一日高过一日。

而今,漳州花农已将以雕刻水仙为主的水仙花展开到了台湾、香港、北京、上海、济南、广州、无锡、南京、长春等地。

消息来源:中华网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美通社头条
微信公众号“美通社头条”发布新鲜、有趣、重要的企业与机构新闻,由全球领先的企业新闻专线美通社(PR Newswire)为您呈现。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关键词: 艺术 娱乐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