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2月21日电 /美通社/ -- 几百名医生集思广益,为一个病人会诊,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协和内科大查房,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在杏树林云学院的协助下从病房走到了云端。
“协和有三宝,病例、图书馆、老教授”,杏树林创始人兼CEO介绍,协和之所以能成为协和,是因为它在培养医生的体制上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这个制度能够保障所有进来的人,在经过这套系统培训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而当协和大查房成为了“云端大查房”,即是将协和系统正循环的一种独特方式。
杏树林的云学院,使“大查房”的“大”字不在受到空间的局限,一个顶级专家聚拢的基于病例的医生讨论,将各个专科医生的临床大视野和大思维刨光。当线下的老传统走上云端,医生趋之若鹜。
一份病例就是一个人的ID,当医生看完一个病人的病例,就等于看完了关于他身体的所有“故事”。在工作中,每一位医生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疑难病例,与同行分析病例、讨论病例,是医生职业成长中核心也是最日常的部分。
一代名医张孝骞自20年代进入协和医院做了一名住院医生,在协和大查房中一次又一次地贡献出自己的“临床思维”,成为大师。而这个以“做学问”为命根子的医学家,曾为了坚持协和的“内科大查房”历经坎坷,其实他全力捍卫的只不过是一种他曾经体验过的“学术气氛”。
2014年11月,基于病例的病历夹诊疗圈正式上线。一年后,杏树林云学院的出现,使中国医生感到十分神秘又无比向往的“协和大查房”终于有了线上落地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