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年11月30日电 /美通社/ -- 由博闻中国主办的 Care Expo 第四届国际养老产业(上海)峰会于今日举办,佰仁堂(即上海佰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活动。本届峰会主题为“中国式养老新进程 -- 转变观念,改变模式,打造健康型老龄社会”,突显了中国养老产业的再次转型。会上,上海佰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嵘,结合国际养老经验及国内大健康产业背景,就中国养老产业当前所面临的3大痛点作了详尽的专业分析和解读,并对中国养老的未来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期望。
一、 养老,中国全社会的痛
从当下热议的二孩政策,到中国快速老龄化的严峻社会问题分析,杨总表示,养老已然成为中国全社会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而中国的老龄化又集中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社会老龄化程度迅猛加深。2.12亿老年人口(年增千万)、4000万高龄和独居老人、70%的多病老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不体现出中国老龄化加之凶猛和快速、老年人健康令人堪忧等现实社会问题。(数据来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截至2014年年底)
二是421家庭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作为当今主流“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三明治一代”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杨总表示,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今天,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子女不断减少,促使家庭养老生产能力不足,养儿未必就能防老,养老这个重担势必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来承担。
二、 养老,政府之痛
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案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杨总表示,就目前而言,经济的下滑,无疑是中国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尤指人口老龄化)深刻转型的直接体现;反过来,经济的下滑又从另一方面给政府养老提出了财政、投资、人才培养等经济方面的难题。
另外,养老设施的不完善,也成为当前政府养老之痛。如养老机构的稀缺、养老院床位的紧缺、高中档养老机构数量设置不均衡、适老化设备不健全等,已然成为政府养老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杨总表示,不妨倡导将一些政府闲置资产和公共接待资源,用于开展养老服务项目,以辅助解决这一政府痛点(如黑龙江省日前梳理出包括停建、停用的“楼堂馆所”在内的275处政府闲置资产和公共接待资源,用于开展养老服务项目)。
三、 养老,机构之痛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之痛。会上,杨总指出,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中,“公办”、“特办”、“疗养院”现象较为明显和突出,多地政府部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高档化养老机构建设,公办养老院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疗养院”。另外,高档养老院高昂的收费标准也让低收入老人无力入住,孤苦无依。该部分养老院的建造,无疑解决的是少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而忽视了社会大众的基本养老需求。
杨总还指出,目前众多公办养老机构拒收高龄失能老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由于护理难度较大、投入成本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等因素,他们通常对高龄失能老人敬而远之。
二是民营养老机构之痛。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普遍资金投入大,回报慢,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因此这往往成为养老机构投资和运营的“拦路虎”。杨总还指出,失智、高龄老人的健康问题,也给众多民营机构冠上了“高风险”的帽子。而一些家庭作坊性质的民营养老机构,设施落后、管理不善,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是经营者之痛。会上,杨总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养老服务人才的紧缺,尤其是专业的一线护理员工以及管理者的缺失,已然成为众多养老机构经营者运营之痛。另外,对于“享受政府养老扶持政策,却限制盈利”这一政策,杨总犀利的道出了民非养老机构运营中所存在的公平缺失问题,并呼吁政府给予更好的政策支持、界定和落实。
对于中国式养老的未来,杨总指出,银发浪潮汹涌来袭的当下,养老产业的春天即将到来。目前整个产业处于摸索阶段,不仅需要经济、观念、模式的突破,更需要政策的倾斜、社会团体的支持,佰仁堂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